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从《恶之花》看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

 2023-08-29 09:08  

论文总字数:7822字

摘 要

关键词:波德莱尔,恶之花,以丑为美,矛盾修辞

Abstract: Baudelaire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oets and artists in the 19th century. He first entered the literary world as an art critic and eventually became the pioneer of symbolist poetry and the originator of modernist literature. He broke through the imprison of poetry in the classical aesthetics, broke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 of the unity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aesthetic principle of poetry that ran completely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aking the ugly as the beautiful and turning the ugly as the beautiful. This thought created a new aesthetic category and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As his representative work, the flower of evil epitomized his aesthetic principl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baudelaire"s profound views on art from the aspects of his life, his aesthetic thoughts and his book the flower of evil.

Keywords: Baudelaire. Flours in evil. Treating ugliness as beauty. oxymoron

目 录

一 前言………………………………………………………………………………………………… 3

二 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4

(一) 个人经历影响 ………………………………………………………………………… 4

(二) 情感受挫 …………………………………… …………………………………… 4

(三)社会因素 ………………………………………………………………………… 5

三《恶之花》,以丑为美和矛盾修辞法以及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对雨果美丑对 照的发展…………………………………………………………………………………………… 5

四 以丑为美和矛盾修辞在波德莱尔创作和个人生命中的体现……………… 7

五 以丑为美,矛盾修辞对后世的影响…………………………………………………… 8

结论 ………………………………………………………………………………… 9

参考文献………………………………………………………………………………9

致谢 ………………………………………………………………………………… 11

前言

查尔斯·波德莱尔(1821.04.09-1867.08.31)是著名的法国诗人、文艺评论家,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先驱和现代文学的鼻祖。他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认为“自然是丑恶的”本文志在理理波德莱尔的美学思想,并试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这种思想对波德莱尔本人的创作和对后世的影响,为重新阐释、评价他的美学遗产做些有益的尝试。

二 波得莱尔以丑为美的美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一)个人经历影响(厌世情绪的产生):

波德莱尔的父亲是一位有着良好教育和很高的文化素质的人,给波德莱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但是,不幸的是波德莱尔6岁时他的父亲·病逝,7岁时母·亲又·再嫁,父亲的离去使他永远的失去了父爱的关怀,而母亲的再嫁仿佛夺去了他仅余的母爱,这使天性敏·感的诗人从幼年起就生活在·忧郁之中,产生了“永远孤独的命运感”。波德莱尔对母亲感情深厚,母亲的再婚使他视继父为母亲的爱的争夺者。他的继父欧皮克上校是位将军,并且在第二帝国时期被任命为法国驻西班牙大使。继父的军政背景使得他无法理解·波德莱尔的诗人的忧郁气质·,习惯性的专制·作风和一贯的高压手段·更是令波德莱尔无法适应而最终发展成了对继父的厌恶。最终,继父成为了波德莱尔·最为厌恶并且无法忍受的人,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也受到·了波德莱尔的连带的敌视。终于,在1842年,波德莱尔因为无法再继续忍受家庭对他的束缚,带着生父留给他的十万法郎的遗产离开了家庭出走,从此开始了他倜傥不羁,标新立异的新生活,他想以此表示对·正统的资产阶级生活的藐视。

(二)情感受挫(对女人的厌恶):母亲的再婚让他认识到女性的不忠,埋下他对女人的不信任。成年后,他对所爱的女性爱恨交织,既抱着青年人对爱情的炽热甚至可以为此付出生命又带有对女性与爱情本身的怀疑,热烈与背叛反复上演,最终无不以悲剧收场导致一场又一场的恶性循坏。例如在《我赤裸的心》中写道:“女人是纨绔子弟的对立面。因此她应令人厌恶。女人饿了,就想吃饭。女人渴了,就想喝酒。女人发情,就想交配。真是绝妙的优点!女人是自然之物,也就是可恶。”他得出的结论是:“女人总是粗俗,也就是纨绔子弟的对立面。”除非是用化妆,这种人为的方法,她才能提升到她自我和她本性之上。

(三)社会因素(工业和现代人类的厌恶,):在波德莱尔的成长阶段,法国社会充满了变革与动荡。在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 ,1834年,法·国里昂的·工人又·发动了起·义 ,到了1848年,整个欧洲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变革。资本主义已经暴露出了它的不足,工业的发展使得环境变得恶劣,资产阶级压迫着下层人民,人金钱至上失去了道德底线。波德莱尔敏锐地感受着这种衰败,描绘着社会,人与工业时代的丑恶。

波德莱尔的厌世态度形成了他尖锐古怪的性格与审美,即使是写美,也脱离不开丑恶,也许在他眼里看着的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大众所认为的美的事物在他身边很少甚至几乎不存在。这是他眼里的世界,他的现实。

三 《恶之花》 ,以丑为美和矛盾修辞法以及波德莱尔以丑为美对雨果的美丑对照的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82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