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土木工程 > 正文

张家港大桥引桥A1联设计方案二文献综述

 2020-05-21 10:05  

文 献 综 述

本毕业设计题目为”张家港大桥引桥A1联设计方案二”,属实际课题。需要完成桥型选择、截面设计等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设计,查阅了相关资料,内容综述如下:

1.1连续梁桥介绍

将简支梁梁体在致电上连续就成为连续梁桥,连续梁至少布置成两跨一般布置成多跨一联。每联跨数越多,联长就越长,由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引起的纵向位移就越大,伸缩缝和活动支座的构造越复杂;每联跨数越少,联长就越短,伸缩缝数量越多,则对高速行车约不利。为了充分发挥连续梁在高速行车中平顺的特点,现代伸缩缝及支座构造已经作了极大的改进,梁体连续长度1500m、伸缩缝长度1m已经成为可能。一般情况下,连续梁中间墩上只设置一个支座,而在相邻两联连续梁的桥墩处仍需设置两个支座。在跨越山谷的连续梁中,中间高墩也可采用双柱(壁)式墩,每柱(壁)上都设有支座,连续梁支点负弯矩尖峰可被削低。

1.2国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

在50年代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虽是常被采用的一种体系,但跨径均在百米以下。当时主要采用满堂支架施工,费工费时,限制了它的发展。50年代后,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应用悬臂施工方法后,加速了它的发展步伐。预应力锚具结构的悬臂体系和悬臂施工方法相结合产生了T型刚构,在60年代,跨径100-200m范围内,几乎是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中的优胜方案。早期有典型意义的桥梁便是联邦德国1953年建造的胡尔姆斯桥和1954年建成的科布伦茨(Koblenz)桥。然而,这种结构,由于中间带铰,并对混疑土徐变,收缩变形估计不足,又因温度影响等因素使结构在铰处形成明显折线变形状态,对行车不利。因此,对行车条件有利的连续梁获得了新的发展。对中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60年代初期,逐跨架设法与顶推法(F.Leonhardt所创建)的应用,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各种更完善的悬针施工方法的应用,使连续梁废弃了昂贵的满堂的施工方法而代之以经济有效的高度机械化施工方法,从而使连续梁方案获得新的竞争力,逐步在40-200m范围内占主要地位。如1962年在委内瑞拉的卡尼罗河上,用顶推法修建的6跨连续箱梁桥是顶推法的代表作,主跨为96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中等跨径范围,它更是千姿百态。无论在桥跨布置、梁、墩剖面形式,或是在体系上(吸取其它结构的优点)不断改进桥型布置,例如V形墩的连续梁体系、双薄壁墩连续梁体系。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SetubedLogoon桥,主跨130m的五跨连续梁,中间墩采用双薄壁结构,双壁相距10m,壁厚仅0.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用干城市桥梁,为充分利用空间,并改善交通的分道行驶,已建成不少双层桥面的型式。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例子是1980年在维也纳市多瑙河上新建的帝国桥。该桥为10跨,主跨为169.61m,横截面为两个分离并列的单室箱梁,箱顶面为公路桥面,箱内通过地下铁道,箱外挑出人行道,地下铁的车站设在桥上,为方便乘客上下,箱壁在每跨上开有五个大洞。这座桥另一特点是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理论的概念进行设计,在桥轴方向施加有限预应力,在顶板及底板的横向施加部分预应力。

1.3国内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

我国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修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比欧洲起步晚,但近二十年来发展迅速,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结构分析、试验研究、预应力材料及工艺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日新月异,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