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土木建筑类 > 土木工程 > 正文

夸儒集团办公大楼设计开题报告

 2020-02-10 10: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杆系构成, 能够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作用的承重结构体系。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结构的传力系统、 传力方式,良好的结构方案是良好结构设计的重要前提。
国内外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中已采用的基于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分析的可靠度理论,概率极限状态计算体系要不断完善; 混凝土的微观断裂机理、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理论及非线性变形的计算理论等方面也需要更大的突破,并应用于工程结构设计中。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功能化, CAD、PKPM 等软件系统的开发,缩短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时间和工作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混凝土主要是向高强、轻质、耐久、易成型及具备某种特殊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方向研发。钢筋的研发方向则是高强、 防腐、较好的延性和良好的粘结锚固性能,能够很好的应用到了结构当中。目前发展迅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抗裂性能好,可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各种应用发展迅速。一些高性能新型组合结构具有充分利用材料强度、较好的适应变形能力(延性)、施工较简单等特点,也得到广泛应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本设计为一般办公楼的建筑和结构设计,通过这一较为完整的设计训练,一方面将所学的各门课程(及设计)有机联系到一个工程中,加深个体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另一方面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到工程实体中去,完成从抽象、理论到工程具体化的迁移。

拟设计建筑层数为6层,建筑面积5000m2左右,按照一般的办公楼功能要求,布置传达室、办公室、阅览室、会议室、活动室、档案室、卫生间等。

该建筑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形式,要求考虑结构在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安全、适用和耐久性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2周
毕业设计小组成员集中,进行设计基本任务、要求和安排明示;
进行毕业参观实习的具体安排和实施;
第3周
根据选题要求,进行初步建筑方案设计,并接受建筑老师的指导;
教学第4周
调整修改建筑方法,并通过建筑老师的审核,进行建筑施工图的设计;
教学第5周
进入结构设计阶段,进行结构设计的基本任务、要求和安排的宣讲,并进行结构的选型和布置;
本周末学生上传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对开题报告进行评阅审核;
教学第6周
结构的荷载计算,包括恒载、活荷载、风载荷和地震作用的计算;
教学第7周
框架结构的恒载、活载和风载的内力计算;
第8周
完成地震作用的内力计算;
教学第9周
完成内力组合的一半;
第10周
完成全部的内力组合
第11周
构件设计完成,楼梯的设计计算
第12周
完成英语文献的翻译,开始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第13周
完成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学生根据实际进度上传阶段性成果,指导教师对中期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
第14周
结构施工图的补充完善,进行pkpm软件的建模和比较分析;
学生上传最终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完成评分
第15周
进行毕业设计补充和成果的整理;进行毕业设计答辩的准备;
学生上传最终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由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完成评分。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梁兴文、史庆轩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6]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7]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50-2010
[8]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段兵廷主编,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9]沈蒲生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 4 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0]GB 50104-2010. 建筑制图标准 [S].
[11]GB 50016-2006.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S].
[12]JGJ 67-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S].
[1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14]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15]白国良 .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6]沈蒲生 . 混凝土结构设计(第 4 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17]Williams. A.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M]. 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2.
[18]S. U. Pillai, D. W. Kirk, M. A. Erki. Reinforced Concrete Design (3rd Edition)[M]. US:McGraw-Hill Ryerson Press, 1999.
[19]K. MORLING. Geometric and Engineering Drawing (Third Edition)[M]. Elsevier Ltd. 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