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土木建筑类 > 土木工程 > 正文

杭州江三食品有限公司综合楼设计开题报告

 2020-02-10 10: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是应届生毕业前的知识、综合素质训练的总结性的实践环节,是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同时也是对应届生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
同时,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得以把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并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锻炼自己的识图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素质,提高熟练操作专业软件进行建筑设计的能力,以及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绘制的方法,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我们每一个毕业生都应该认真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一、 建筑施工图设计( 2#图至少 5 张)

1、建筑施工图

计算机绘制,达施工图深度,要求完成图纸内容:

(1)主要平面图(底层平面图,标准平面图等) 1:100~1:200;

(2)正立面图及侧立面图 1:100~1:200

(3)剖面图一个(剖楼梯间) 1:100~1:200

(4)节点详图2~3个(自选),但应画出檐口详图 1:15~1:20

(5)屋面排水图

(6)门窗明细表、建筑设计说明(说明主要部分的构造做法,如墙体,地面,门窗等)。



2、建筑说明书

说明设计中一些问题是如何考虑解决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构造处理、围护结构的选择及各部分的做法等。



二、结构设计

1、结构方案设计

包括柱网布置,结构平面布置,构件编号,构件尺寸的初步估算,基础形式及埋置深度的确定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

第一周 毕业实习

第二、三周 建筑设计

第四周 结构方案设计、确定计算简图导荷载、计算楼层竖向荷载

第五周 计算风荷载、结构自震周期、水平地震作用

第六、七周 风荷载及水平地震力作用下的框架内力分析、计算

第八、九周 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计算

第十周 框架内力组合分析、计算

第十一周 楼层板配筋、框架梁配筋及构造

第十二周 框架柱配筋、框架节点配筋及构造

第十三周 楼梯计算,整理计算书,程序计算及画图

第十四周 翻译科技资料,画图

第十五周 打印论文,上交审查,准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必读参考文献:

(1)田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指导[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张建涛.中小型民用建筑图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编辑委员会.建筑构造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五编辑室.建筑门窗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5)王卓.房屋建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8)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13)吴德安.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国振喜.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5) S Viwathanatepa, et al. Seismic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Interior Beam-column Subassemblages[R]. Technical Report,UBC/EERC-79/14, 1979.

(16) Masaru Teraoka, et al. Behavior of Interior Beam-and-column Subassemblages in an RC Frame[J].Journal of Fujita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1998,(9):9-23.

(17) Chisari C, Bedon C.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FRP jackets for improving seismic respon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Am J Eng Appl Sci 2016;9(3):669–79.
(18) Gerami M, Siahpolo N, Vahdani R. Effects of higher modes and MDOF on strength reduction factor of elastoplastic structures under far and near-fault ground motions.Ain Shams Eng J 2017;8(2):127–4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