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池州滨江民俗博物馆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10 02:41:25  

文 献 综 述

一、引言

民俗博物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事业实体,其本质在于不断地解释、保存藏品自身价值和最大可能滴实现并展示其藏品历史文化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文化和精神领域里,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都急切需要延续和创新自身的灵魂以适应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环境变化。不同领域的学者对这个灵魂给予了不同的界定。这个灵魂不是随意或刻意创造的,它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变迁的体现和修正。他的基础就是这个城市或国家的过去,而博物馆正是作为保存和传播这一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名俗博物馆则对地方特色的文化进行更深入具体的展示,以及起到一个强调作用。所以与普通博物馆又是有所不同的。

考虑到池州仅当地才有的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并且近年来又进行着城市整体规划,池州市规划局在滨江生活区部分,将民俗博物馆作为一个设计目标进行考虑。

二、主题部分

这次建筑设计的目标是一个民俗博物馆设计。而现代社会赋予民俗博物馆双重职责:一方面向人们说明过去和现在,同时还向人们展望未来,以便人们从历史的演化中获得知识,促进对未来建成环境的创新。因此,应当从两方面进行考虑:1.注重利用环境中城市文脉;2.掌握在城市建筑与街区之间,即老建筑与新建筑的关系。

这次设计的民俗博物馆强调了地方的文化与特色,伴随着展品的强烈的地方特色性,建筑形态也会随之产生变化,不仅仅是受到建筑所在场地,以及场地周边历史遗迹的影响。同时建筑设计时,还需要提炼当地特色的建筑语汇(主要是徽派建筑)。

在民俗博物馆中多以陈列地区性历史民俗资料,将为参观者了解已消逝或正在消逝的地区和社会生活体,验传统的生活方式。

随着申请世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民俗类的博物馆在全国各地也相应建立,在一些综合类的博物馆也设置了民俗陈列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部门,民俗文物也相应得到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俗博物馆被单独设立。而池州作为古老的中国文化重镇,自然而然的需要一个单独的民俗博物馆建筑来容纳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参照国内现有的民俗博物馆,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名俗博物馆多为旧建筑的改造,例如天津名俗博物馆,原位天后宫,是旧时渔民祈福保平安的公共场所。作为民俗博物馆后,整体没有大的变动,只是在部分房间内进行了陈设布置。受限于原有建筑,整个展厅的空间受到很大约束。此外还有山西乔家大院等一系列建筑,”老房新用”成为了现在的民俗博物馆。

三、现场调研

池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176;38′至108#176;05′,北纬29#176;33′至30#176;51′。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池州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截至2014年3月,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和青阳县,池州市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人口162万。

经过初期调研,池州当地文化特色主要包含两个部分:1.地方戏曲,池州是中国傩戏之乡,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中国戏曲的百科全书” 石台目连戏和黄梅戏姐妹腔的文南词名列省级文化遗产。池州还是安徽地方戏曲黄梅戏的重要流行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2.九华山佛教活动。以地藏精神为内核的九华山佛教文化个性突出,地域性强。作为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既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又是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地藏信仰是九华山佛文化形成之源,”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信仰从古印度传到中国,从佛经中菩萨到真人金地藏,在九华山这块净土上弘扬,最终形成了理念高尚、个性突出和系统完整的九华山佛教文化。

经过现场调研,基地位于城市北部滨江带,此外还有内部河流将其与城市主题分割。目前滨江带现状大都是处于还在运作的采砂采石场,除了采沙场,现有泥土道路两边多处于还未开发的状态。此外还有一个处于半废弃的造船厂,以及一些仓库和极少数的居住建筑。按照现有城市规划以及近年来的招标任务书,基地所处位置将位于沿江住区和滨江景观带上。所以目前的设计不能仅仅受限于周边现有的工厂。

四、总结

经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用老建筑改造的民俗博物馆虽能最大程度上保留当地特色,使之原汁原味的呈现给参观的观众,但是受限于原始空间布局。大多不能满足现有功能。而且游客需要不断的进出同一个门,来参观一个一个房间。遇到极端天气,需要穿过室外的参观流线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游客带入的水,泥等,将会对展品产生破坏,也会影响到展览空间的展示效果。

此外,本设计中的建筑基地中原本就是一块堆放砂石的空地。根本无老旧建筑可以依托。所以我将采用提炼式的手法,在尊重城市文脉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强调旧有建筑的空间感。而不是完全的照搬。

五、参考文献

1)(美)哈德森(Henderson,J.)编著. 博物馆建筑[M]. 孙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法)勒#183;柯布西耶著. 走向新建筑[M]. 陈志华译.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1994

3)刘先觉主编. 现代建筑理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陆地著. 建筑的生与死#8212;#8212;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5)田银生、刘韶军著. 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6)(法)薛杰(Serge Salat)主编. 罗福午等审. 可持续发展设计指南:高环境质量的建筑[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丹麦)扬#183;盖尔著. 交往与空间[M]. 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0

8)黑川纪章,覃力等译,黑川纪章城市设计的思想与手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韩冬青、冯金龙 著. 城市#183;建筑一体化设计[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0)宛素春等编著. 城市空间形态解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1)王世福著. 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2)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13)于雷著. 空间公共性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6

14)蒋涤非著. 城市形态活力论[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15)黄亚平编著. 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16)(美)凯文#183;林奇著.城市意向[M]. 项秉仁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