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武汉智灵禅寺规划及建筑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01 08:40:16  

1.目的及意义

佛寺建筑作为唐长安城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之一,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形成的,是异域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交融、碰撞而成的结果。对佛寺建筑的深入研究与了解对于研究唐代的建筑特点、景观环境、城市布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寺”,原是古代官署名称,东汉明帝时,中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蓝携带佛教经像来洛阳,最初住在接待外宾官署的鸿胪寺。后来在雍门外街道旁,为高僧建馆舍,名为白马寺,这是中国第一座寺庙。后世相行延以“寺”为佛教建筑的通称。南北朝至唐代,佛寺已遍及全国,布局也渐趋稳定。

古印度佛教最重要的建筑就是塔,塔内埋藏佛祖的身骨舍利,因此,塔就成为教徒们顶礼膜拜的神圣建筑。受印度佛教建筑的影响,中国佛教建筑最初的寺庙也把塔放在中心位置。据说,白马寺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大方木塔,周围建有殿堂、廊门。史书上记载,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寺庙都以塔为主体建筑,使之处于中心位置。到唐代,塔的地位逐步降低,殿的地位日益提高。开始时,塔殿并立;继而,塔在殿后;最后,塔被置于寺外,或另建塔院,而殿却被放在寺庙建筑的主体位置上。如闻名遐迩的河南少林寺,佛殿是主体建筑,寺内没有佛塔。所有的塔,包括拥有二百余座寺院高僧墓的塔林,都被安置在寺外。

佛教文化对中国建筑影响巨大,在每个时期都形成了代表这个时期佛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佛教建筑形式,到唐代佛寺建筑繁站到了成熟阶段,形成了完全中国化的佛寺模式。

中国佛教史研究的代表作有蒋维乔先生的《中国佛教史》,此书实际上是参考了日本人境野哲的《支那佛教史纲》,为中国佛教通史奠定了规模。除此之外还有:《唐代佛教》、《隋唐佛教史稿》、《汉唐佛教文化考》、《汉化佛寺与佛教》、《印度佛学源流论讲》、《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思想史》、《长安佛教史论》等。这些著作从一个朝代、一个时期或从佛教在中国整个的发展过程着眼,从佛教的传入、传播给予了详尽的论述,对唐代佛教的发展状况均有所涉及;孙宗文的《我国佛寺平面布局沿革考》,就是从中国佛寺发展的整体着眼,研究佛寺平面布局的演变。而对唐代佛寺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余宗翘先生的《情系伽蓝》、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古建筑手绘测绘图》、《穿墙透壁》等著作,则是对唐代佛寺建筑进行了理论技术上的测绘和剖析,进行理性地分析和研究。

唐代佛寺文化及建筑在国外研究甚少,但并非没有。唐代建筑除了在中国还留下四座建筑之外,在日本也保存有唐代建筑,唐招提寺就是对盛唐建筑的忠实复制与移植,而我国现存的五台山佛光寺和南禅寺只是属于唐代的普通佛殿,我们要窥探盛唐时期真正的大佛寺,只能从资料和日本的几个唐代建筑间接搜寻了。其中,国外目前了解到的建筑资料有:《中国隋唐长安寺院史料集成》日本学者小野胜年 (京都法藏馆 1989年版);《中国 5—10 世纪的经济》法国学者谢和耐著,耿昇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日本学者对长安寺院史料进行了专门收集。法国学者的著作根据汉文典籍、中外佛典和敦煌文书分析了从南北朝到五代期间中国寺院经济,考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想在前人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搜寻唐代佛寺建筑的各方面资料(如寺史、考古资料、建筑测绘图、设计分析等),在此基础上,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在唐代社会背景下的建筑类型的风格特色,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尝试设计出一座唐风佛寺,追寻中国佛寺建筑及文化新的发展道路。{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基本内容

(1)阅读研究相关书籍,对古建筑的特征有系统的认识;

(2)考察基地状况和相关实例;

(3)重点掌握建筑组群布局形式、唐代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唐代大木作的营造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