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当代佛寺规划设计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8 07:08  

英语原文共 8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当代佛寺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从苏州工业园区崇元寺的重建规划出发,从社会多要求、特定时间和地点的环境利用、规范和制度的适当寺庙模式、僧俗和谐关系的功能划分等方面探讨了当代佛教建筑规划设计的要素。为实现历史使命:弘扬文化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本文提出了于史有据,与时俱进的创作原则。

关键词:苏州崇元寺;佛教建筑;规划设计

1研究伊始:社会对佛教的多重需求

通过回顾历史记录,我们知道中国佛教寺庙的活动从来没有只限于宗教活动。相反,许多佛教寺庙是教育、文化、慈善、问题拍摄和心理咨询的活动中心,甚至容纳了像庙会这样的商业和大众娱乐活动。在21世纪,繁荣的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得到了高度发展,以发展传统文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政策为指导,社会对多元化佛教和佛教寺庙的需求日益增加。
第一,保护和发展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过程中,保护或恢复历史寺庙是展示和发展地方历史文化、娱乐和旅游资源的有效途径。最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压力加大,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符合中国宗教政策的佛教寺庙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是缓解压力、心理咨询和慈善的场所。

由于社会需求的驱动,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出现了佛教寺庙建设热潮,以苏州崇元寺的重建为例。苏州崇元寺曾被命名为崇玄寺和承天寺。根据沈枣才在唐贤宗统治下元和时期的魏亭镇记录,作为苏州吴中区的著名寺庙之一,自唐代以来,崇源寺一直存在于魏亭镇的山麓。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兴衰,在晚清逐渐衰落,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中最终被歼灭。2003 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崇元寺改建工程已通过第号文件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SZB[2003]96号文件。苏州市人民政府[2003]83号文件,旨在扩大、保护和发展当地原有的历史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苏州工业园区根威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05年3月底委托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学院(作者为其服务)启动崇远寺改造规划设计(见附图1和2)。
在规划开始时,综合分析现有条件和社会需求,确定了三个目标:(1)通过重元寺的建设,发掘、延续和弘扬阳澄湖的历史文化资源,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园区高科技产业精神相映生辉。(2)建设合乎佛教传统理念,满足佛教现代发展的环境优雅、气势雄伟、设施先进的现代佛教场所,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体现宗教政策,促进社会稳定,弘扬佛教文化研究。(3)为工业园区和阳澄湖风景区增加新的融历史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亮点,充实和提升旅游产业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为本地居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图1重元寺鸟瞰全景

图2重元寺水上观音院

2因地制宜:地形和环境的协调利用

传统佛教寺庙的选址,通常不外两类。一类位于城市中的都会道场,周边人口众多,人文荟萃,弘法便利,影响面大。二是位于郊外的园林道场,往往山明水秀,景色幽雅,人们藉以远离尘嚣,涤尘静虑,享受山居之乐,又可参禅论道与僧为友。但不管何种类型,都必须对周边自然或人工环境善加利用并与之协调,因地制宜地营造庄严净土的佛寺景观。重元寺原址位于今唯亭镇区中心草鞋山麓,现已无原址重建或改建的可能。根据苏州市、唯亭镇和苏州西园戒幢寺院方丈普仁、寒山寺方丈秋爽等佛教界大德的反复研究和踏勘,最终选定在距唯亭镇 4km的阳澄湖半岛新址重建。新址面临开阔的阳澄湖水面,地势平坦,以农田为主,建筑极少且分散,有多条河渠纵横交错其间,汇入阳澄湖,据传阳澄湖八景之“莲地避暑”和“孙墓斜阳”位于新址附近。河道两岸野生的树木和芦苇等形成了较好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在水湾和架桥处,更是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意蕴。但其不足在于缺少山形地势的变化,景观丰富度不够,不聚气。作为历史寺庙的重建,笔者一方面考虑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规划寺庙景观,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和历史上重元寺的相关记载相契合。从唐代韦应物《登重玄寺阁》(《全唐诗卷 192)诗句:“hellip;hellip;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hellip;hellip;禽鱼

各翔泳,草木遍芬芳hellip;hellip;”,皮日休《访重元寺元达种名药》诗句“清泉闲洗种花泥”等重元寺和阳澄湖相关诗词的分析可以看出,历史上的重元寺的周边是以平原湖泽的郊野田园风光为主,出现频率最高的景观要素有芦荻、荷花、水、天、舟,所以在我们的规划中水面和田园野趣的营造成为关键。

利用并改造现有水系,使得地块内水系相互贯通,岛中有岛,水中有水,水面旷奥自如,形成园林景观的同时起到分隔各区空间的作用。而溪谷绕穿诸殿,契合唐宋间重元寺“呈龙腹水”之景观渊源。东南沿河布置“功德林”配套商业街反映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质。

阳澄湖水面开阔,一览无余,故规划中注意了寺庙的临湖天际线高低错落、聚散有致。临湖布置了码头、戏台、牌坊、临湖潮音、澄光二阁,加上高耸的琉璃万佛塔,形成丰富多姿的沿湖天际线。在水面上种植莲花以应“莲塘避暑”的历史景观。此外在岸边浅水区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鸢尾等,岸上种植垂柳、箬竹等,美化、净化景观,调节寺院的小气候。

利用并保留现有田园风光特色,如寺庙区周边的菜圃、药圃、苗圃和农田的保留,一方面满足了寺僧的部分生活需要,也合乎修禅天人合一,身体力行的本意。而田园风光的彰显对久居钢筋水泥森林的市民和游客来说,也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巧用绿化,对空间进行围合、分隔、调、引导,藏风聚气。如沿东、北面环湖快速路和东南角停车场,以周边密植以抗污染、吸收尾气、降尘减噪的灌木、乔木环绕隔离,形成较好的绿化背屏,有聚气之效。

3规制有度:寺庙规模的方案比较

寺院规制的宏大庄严能够激发信众的崇敬和游人的向往,历来为主事者所追求,亦为观瞻者所称道。但作为新建的正统汉地佛教寺院其规模制度受到经济能力和礼制等级的限制,过度的土木之功和对等级的僭越既有违于立寺弘法的本意,也不符合建设节约性社会的时代潮流。事实上,目前各地包括佛寺旅游景点建设以新、奇、大为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已受到有识之士的批评。

重元寺的规划过程中,也曾经出现过两种方案。方案一的主寺庙区以七佛药师为主尊,关注现世生活,在国内寺院格局中别具一格。其水上观音阁拥有国内最高的室内观音坐像,和阳澄湖美景相得益彰,既符合本地群众的信仰习惯,又具备全国性的号召力(图3)。

方案二的气势则更加恢宏,以水上万佛阁(供释迦佛)为中心成环形布局,北部陆上部分为药师佛主寺庙区,南部卧岛上为弥勒佛院,构成完整的现在、过去、未来三世佛序列。同时沿湖滨的景观带环状布置文殊、普贤、观音、文殊四菩萨院,形成完整的菩萨系列。佛教义理融四大名山为一炉,国内独有,规模磅礴,视觉和宣传的冲击力强(图4)。

经过专家和佛教界人士反复讨论,最终放弃了这一具有极高的旅游市场前景的第二方案,主要有三方面的考虑。首先,作为新建的历史寺庙,如此高的规制不但与其历史不符,而且在整个江南乃至全国的寺庙序列中格格不入,有僭越之弊。其次,过大的用地范围和建筑面积,投资、征地和建设过程难度大、周期长,有劳民伤财之嫌。最后,从佛寺本身的使用看,尽管包罗万象,但景点过于分散,主题不突出,不利于宗教活动的使用和管理。

图3方案一总平面(实施方案) 图4方案二总平面

4和谐圆融:寺庙的功能分区

当代社会的多元性,要求寺庙的功能在不失佛教主体性的前提下,走向多元化。一方面,要从过去以服务于寺院内部、以僧众使用和宗教活动为主转变为服务于社会,兼顾僧众、信众的宗教活动和普通游客的宗教、文化、观光乃至商业需求;另一方面,作为佛教丛林,要维护佛教文化的主体性和纯洁性,和世俗的旅游商业保持一定距离。据这一客观需要,我们的规划以突出主题、和谐圆融为功能布局的指导原则。规划布局符合佛教理念和传统习惯,同时兼顾现代佛教寺院、教化大众、人才培养、旅游观光等多种使用需求。功能分区合理,动静分离、使用便捷。突出体现佛、法、僧佛教三宝的主题地位,注意在家、出家信徒佛教

活动和普通游客的休闲游览活动互不干扰,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重元寺规划为四个大功能区。东区南部为主入口商业区,东区北部为佛教文化公园区,中区以主寺庙区和水上观音院形成中轴线,西侧为发展预留用地区。各功能分区以天然河道划分,形成自然的空间分隔,彼此既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又联系便捷、相辅相成。在规划的概念构思上,佛、法、僧居中,表现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其他各种功能翼护左右,以满足现代寺庙的多种社会功能。

为了确保在空间序列的展开和动静分区、私密性,规划也作了精心的安排。在以僧众从事宗教活动为主的静区(寺院后区)和提供公众集散、休闲的动区(商业街、寺前广场)之间,设置了缓冲过渡地带(寺院前区和文化公园)。从外向内、从南向北组织由动至静的空间序列,公共性逐渐降低,私密性逐渐增强。主寺庙区由南向北分为寺前广场、寺庙前区和寺庙后区,分别以山门和法珠河进行区隔,每个区东西方向又可分为中央主轴院落和两侧的偏院,僧人、居士和游客的活动分开,动静有序,文化旅游和佛教修行各得其所(图5-7)。

图5重元寺功能分区 图6重元寺动静分区

图7重元寺规划概念 图8重元寺历史信息

5于史有据、与时俱进:佛寺规划的传承和创新

笔者认为,当代佛寺的规划设计必须同时做到于史有据和与时俱进。于史有据,表现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如伽蓝规制不可僭越,殿阁配置需符合宗派和地方传统,建筑形象体现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地方的风格特色,对于新建的历史寺庙,还应该尽量体现其历史上的伽蓝格局和特色。与时俱进,是要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佛教活动的新情况、新发展,采取现代的规划设计和建筑技术手段,以满足现代人的使用需求,更好地传承文化、服务社会。

笔者在苏州重元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探索重元寺历史原状的蛛丝马迹,沿用原有的殿阁配置和别院名称,并努力在新址规划中体现龙腹水、莲塘、药圃、怪石等历史景观要素,对没有史料记载的部分,按照一般江南禅净双修的佛寺规制进行规划设计(图8)。在寺庙和佛教文化公园各景点的设置上,以展示传统文化特别是佛教的历史文化为主,避免为旅游而旅游的主观臆造。在建筑风格上确定以苏州明清建筑风格为主调,体现江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清灵、秀美的特色(图9)。

图9重元寺纵剖面

与时俱进体现在规划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苏州重元寺的规划设计工作团队包括了建设方苏州建屋公司,苏州市和唯亭镇政府职能部门和规划、古建筑专家,苏州市宗教协会和各寺住持大德,东南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和陕西慧业装饰工程公司,在尊重佛教界意见的基础上展开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在寺院选址、朝向、体量、空间布局等方面采用三维计算机动画进行模拟分析,实现了气势恢宏、优美宜人的景观环境。在道路规划上考虑了现代的机动交通、消防和大型活动集散需求,运用交通流量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分析,实现了以人为本、人车分离、曲折有致又安全便捷的交通系统。

在建筑设计方面,为满足当代佛寺的多元的现代化使用要求,在寺院建筑配置上引入了图书馆、精舍公寓、多媒体教学中心等新功能元素,考虑了空调、消防、通信、电力、监控的中央控制系统。参照公寓和宾馆要求,提高了斋堂、客堂的建设标准;在大殿、讲堂等公共建筑设计上加大建筑开间和层高,减少立柱扩大空间,以满足多媒体投影、放映等现代寺院的使用要求,而将变配电、贮藏、卫生间等纳入大殿的基座层,以保证上部仪式空间的完整性。

在与时俱进的创新方面,探索当代佛教寺院新的建筑形式是笔者在规划之初设定的目标。但遗憾的是,作为规划设计者,笔者未能说服寺庙的使用者和决策者尝试新的建筑形式,最终还是走上了外观仿古传统道路。探索当代佛教寺院新的建筑形式,并寻求适当时机进行创作实践,仍然是笔者今后继续努力精进的方向。

结语

本文是以重元寺重建规划为例,对现代佛教寺庙的规划设计进行的初步探讨。经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建筑设计中的深化和调整,以及苏州建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各方近两年的共同努力,目前重元寺重建规划中的一期工程已经基本竣工,笔者将继续关注其使用后的评价研究,并期望重元寺的建设和运行能够达到规划的目标: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40317],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