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艺术设计学 > 正文

浅谈李叔同出家前后书风特点

 2023-07-04 11:07  

论文总字数:5516字

摘 要

对于李叔同而言,在他依然入世的时候,其书法的笔力一般都是相对厚重的,在李叔同的书法中,此时其书法结构相对雄浑,意境开阔,落笔时撇捺虬劲,同时,此时其书法中的侧锋较多,文字间颇有力度,但在他出世之后,其越来越向往宗教所给予的自然生活,心境也开始偏于寂静恬淡,可以说,对于李叔同的书法而言,实际上在他的文字笔锋之中,就已经表现出了这位多才多艺的佛学大师,其一生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关键词:李叔同;书风;特点

Abstract:Li Shutong, as a great calligrapher,his calligraphy pen force are generally relatively heavy before he became a monk.In this period, the structure of his calligraphy cases is relatively vigorous with open mood and downwards-right, with strength while writing.But after hisbecame a monk, he becamemore natural yearning for religious life given, the mood began to indulge in tranquil silence.Thus, for calligraphy Li Shutong is concerned, in fact, in his words among the stroke, It has shown the buddhist master versatile, the life condition and the spiritual path.

Keywords: Li Shutong; Calligraphic Style; Features

目 录

1 绪论 4

2 李叔同书法发展演变 4

3 李叔同出家前书风特点 5

3.1 “扬” 5

3.2 “健” 6

4 李叔同出家后书风特点 6

4.1 “慢” 6

4.2 “淡”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 绪论

李叔同,其佛家法号弘一,后世为显尊重,一般称其为弘一大师或者弘一法师。李叔同祖籍偏南,却自幼长在天津。在中国的近代文化史上,这位大家可谓占据着相当的地位,其在诗词、画技、书法、作曲甚至篆刻等方面都颇有所长,对于近代文化领域而言,他在很多范围内都自有其贡献。同时,在书法领域内,他的价值更加不容小觑,其作品风格多“朴拙圆满”而这样相对浑厚的风格,也将近代书法推动了一个新的境界之内。同时,除了在艺术上的恢弘成就,在佛学上,弘一大师也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其宣扬佛法,获世人敬重,在律宗地位崇高。实际上,纵观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真正做到了由浓墨重彩到恬淡自然的和谐转变,而在李叔同出家之后,他对其他领域的追求已渐渐放下,只有对书法的热爱,至这位大师坐化圆寂前都一直陪伴着他,于是,本文以李叔同的书风特点为例,在书风分析中揭示这位大师的传奇一生。

2 李叔同书法发展演变

对于李叔同的作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其书风的转变和其自身经历的起伏是息息相关的。以他的人生经历进行区分,他的书法风格大概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入世之时,出世后的十三年,以及圆寂之前的10年,在这三个阶段中,李叔同的笔法也由开始的壮阔雄浑渐渐转向了超然物外,而那时,李叔同也开始走出了对前人的模仿路线,自成了“弘一体”的笔法。[1]

在其入世之时的这些年中,实际上就是李叔同书法的第一个部分。彼时,其笔力也是相当雄浑的,在这一阶段的书法中,其笔锋虬劲,线条也往往偏向豪放和端方,而且,此时李叔同的书法尤其擅长侧锋,纸面上的余白也相对较少,比如其“镫机老屋”等文书,其书风和魏碑体的笔法也是相当神似的,同时,他的结构又十分凝练,笔力劲中带稳,颇为类似宋时的大家黄庭坚。

而第二个部分则是指在其出世之后的十三年中。此时,李叔同的笔法较之前期多了一些转变,但是其自己的风格此时依然未形成,这时的李叔同,虽然其书法依然没有摆脱前期临摹的痕迹,但是由于他已经遁入了空门,所以思想上也开始有了不同,故而,他的书法风格也开始渐渐随意起来,较以前也少了几分凿磨和刻意,同时,其书法题材也开始偏向宗教和自然,笔锋也渐渐自成一派。

而在最后的一个部分之中,是指在李叔同圆寂的前十年之中,在这一部分中,弘一体才真正的开始形成。在32年的时候,李叔同曾经写过一副对联:其中有一句是:人到无求品自高。实际上,这就真正体现了李叔同书法中的内涵和境界。弘一体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超脱,而正是这种超然物外才将他的书法带上了顶峰。在这一阶段,李叔同的代表作品是《佛说五大佛经》。这也真正体现了弘一体的精髓,在其中,李叔同改变了之前纸上少有余白的特点,每一字间都有着相应留白,同时,其以前的书法作品文字颇似浑厚圆润,但是在这本佛经中,其结构却是相当的开阔,同时,他也改变了之前相对豪放的的书风,行距间中规中矩,带着一种谨慎而又严肃的气氛。尤其是他的《悲欣交集》,其文里实际上只有四字,但是却将凝练和厚重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四字之间的结构排列,真正的体现了弘一体的最高境界,虽则只有四字,却真正表现了这位大师的一生境遇。[2]

3 李叔同出家前书风特点

对于李叔同而言,其进行书法的学习是相对较早的,从最早的少年时期开始,他和书法间就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最开始的时候,李叔同于篆刻一道颇有所通,这也为他的书法临摹创建了极好的资料基础。从开始的对碑石中隶书的模仿开始,到后来的行书草书,不断的学习和改进中使李叔同积累了厚重的底蕴,而因为其书法中相对魏碑体的痕迹较浓,所以他的笔力也是相当厚重的,故而,也有学者认为李叔同的书法风格应该分成两个部分,前期其书风结构颇似魏碑体,至后期结构则相对消瘦,风格也相对内敛,行文颇有楷书遗风。

3.1 “扬”

对于李叔同而言,其出身是相当富裕的,他出身仕宦,幼时即跟随名家进行学习,在当时,书法界也形成了相当的定势,“南帖北碑”这一种行文的方式逐渐开始深入人心。故而,碑体的地位在北方也相对颇高。而李叔同恰好生于北方,实际上,李叔同的书法起点正是碑文。同时,由于其自幼跟随名师,博采众家之长而又肯下苦功,又由于他天性颖悟,过眼即能神似。对张猛龙、天发神谶、龙门二十品诸碑尤其下功夫,所以,实际上李叔同的书法生涯,虽然最开始时是由临摹而起步,但到了最后却是自成一派而开弘一体先河。在他的书法中,前期似碑体而后期则又融于楷体,笔锋虬劲风格独立,其中又兼有超脱意味。在他入世的时期内,他对人生世事尚且没有相当感悟,书法也更侧重于模仿,彼时,李叔同极为憧憬戊戌变化,对于康、梁党派颇有好感,希图能以变法来改变中国命运。在此时,参考李叔同信件中的笔迹可知:该时期其风格类似草书,余白较少,结构较密,字体间笔墨浓淡粗细明显,风格豪放不羁中略带张扬,正是少年才子所应有的气魄,而这也正反映了一个自由、开放的青年艺术家的才华和朝气。

3.2 “健”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李叔同就一开始的变法救国转移到了后续的教育救国之中。同时,他也成立了相关院校,以图借此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期的李叔同,已经经历过举业不顺、官场失意的心路历程,同时眼见国家日日衰落,早已脱离了之前少年人的气魄,在他的书法中,我们大体可以看出其心境的变化。在《李息翁临古法书》中,其用笔颇有气势,极富有雄浑厚重的气息,同时结构疏朗,气势颇显。该幅作品成于18年左右,也是他前期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笔力轩阔,富有神韵。[3]

4 李叔同出家后书风特点

4.1 “慢”

在其出世后,李叔同书法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佛家强调定力,而定力到了极致,实际上对生活就会逐渐演变成一个舒缓的态度。在常人看来,这似乎就是一种“慢”。而这种慢,实际上也就构成了李叔同后期书法的特点。如李叔同圆寂前的“悲欣交集”四字,实际上这四个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慢”,而这种慢,往往更包含着一些其他的变化。其粗线条之间的勾连顿挫比较明显,故而,整个书法给人的感觉就是缓慢,但是,他的细线条之间隐约却是有变化的,起落之间相互连接,而这样给人的感觉就变成了快,在一幅字中有慢有快,也就形成了一个总体的章法和结构,而在“悲欣交集”四字之中,第一字的上半段起收笔的速度相对较快,非字的三横和底部心字的两点联系在了一起,直到最后一点时才进行了收笔开始留有空白,这也就给整幅书法一个停顿的机会,同时,在写第二字时,其行书的速度较之第一个字起收笔都是相对较迅速的,而该字左半部分的最后一笔和右半部分之间又颇多勾连,书写速度也是整幅作品中最迅速的,到了第三字时,一撇一捺这两笔又变的相对缓慢,在作品中,这两笔也是行书中最慢的。但在最后一笔的结尾,行文速度就又转向了相对较快的态势。而最后一字,在全文中也是最为复杂的。在“集”字上面的右半部分中,4个“横”书写速度是相当之慢的,但是在下半部分中,行书速度就又开始再次加快,这样,通过快慢之间的勾勒,可以让人感受到这幅作品中的灵动气息,而且,不同程度不同部分的变化,也更加让人感受到了作品的灵气。[4]

实际上,在书法的行文过程中,行文虽有偏散,但节奏总体确实充分连绵不绝之气的,结构无论如何散乱,但是笔墨间的“气”却是长久不变的,而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气的存在,作品中才仿佛拥有了生命,所以,弘一法师最后的遗墨,实际上体现的正是这种超脱和自然间的神韵,也或许,他想表达的就是这种“生”的气息。

4.2 “淡”

在没有出世之前,李叔同的书法笔墨间是颇有豪情的,但是在其出世之后,其书风的变化却相当之大,无论是结构还是笔锋,都似乎舍弃了从前的峥嵘豪气,而转向了内敛和恬淡,到了后来,其行文中更是自带了一股孤寂和超然,实际上,这也正是由于李叔同心境的不同而导致的。在入世前,他是聪慧而意气风发的少年才子,在入世之后,他是宣扬佛法得世人敬重的一派大师,所谓字如其人,其文字的变化其实也正体现了其人生经历的变化。到了后期,或许对于弘一法师而言,书法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加是一种宗教心境的折射,至于在艺术上的美感,可能反而是作者所次要考虑的。到了其圆寂前的作品,实际上则是一种从“人心”到“佛心”的改变,其书法中所体现的恬淡,或许也正是源于弘一法师自己心中的物我两忘。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551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