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 > 正文

“竹艺之韵”竹编文化宣传品创意设计文献综述

 2020-05-03 09:05  

摘要
”竹艺之韵”竹编文化宣传品创意设计是通过汲取竹编的特色视觉元素进行一系列创意宣传品设计,把竹编实用性价值、装饰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展现出来的课题。本课题以竹编精美的编织纹样作为出发点,进而探讨其造型、图案、色泽之美,并挖掘其中深厚的生活智慧和巧妙古朴的造物观念。运用招贴、图形创意设计、字体设计、插图设计以及创意宣传品设计多方面表达。旨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连接当下,让更多人深刻地了解竹编文化的艺韵。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图形创意设计,插图设计,字体设计,竹编

前言

竹编富含着中国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工艺精巧,风格独特。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竹编技艺后继乏人,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即将面临失传。对竹编进行宣传,已刻不容缓。
本课题将竹编的竹编工艺流程、竹编纹样、美学特征作为具有特色的视觉符号进行剖析进而设计,将传统竹编文化转译成一种新的视觉符号,通过新颖的视觉语言更好的传达信息;使得传统竹编变为视觉符号在现代构成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能够得到拓展,基于竹编严格的十几道工序,编织纹样,色泽之美的创意图形。呈现出竹编在选材,制作等多个方面的画面。编织纹样及技法融入到字体设计之中。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意图形设计,从而传达其中深厚的生活智慧和巧妙古朴的造物观念。

一. 选题相关概念与定义
”竹艺之韵”竹编文化宣传品创意设计是通过汲取竹编文化的视觉元素,竹编工艺形成宽与窄、疏与密、点线面的构成感,体现着均衡、对比、连续、重复等等形式美的法则。而传统观竹编的这种工艺方式与审美特征,也成我创意设计的借鉴来源。结合本课题将传统的竹编工艺转化为更加简约的现代艺术,通过汲取现代设计手法的视觉符号进行图形再设计。将传统竹编工艺转译成一种新的视觉符号,通过新颖的视觉语言更好的传达信息;使得竹编传统变为视觉符号在现代构成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能够得到拓展,使传统竹编在现代构成中得以新的表达。无论在什么时代,我们都应该注意,继承传统、观察生活、创新形式都始终是统一的,只有借古开今,锐意变革才能使图形设计永葆青春,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气息的优秀作品。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连接当下,使传统竹编的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能够得到拓展,使得宣传品创意设计形式独特新颖和更具现代感。

二.选题历史发展状况回顾
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用竹条篾片编成的生活用具和观筼陈设品。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中,已经岀现竹编器具,几千年来间竹编凉席、凉枕、扇、箩、筐、篮、箕畚等生活日用品。 竹编工艺起源于原始社会。竹编的品种繁多, 从产品的种类来分竹编制品大致有平面竹编、立体竹编、混合竹编。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上已运用了一些竹编图形作为容器的装饰性纹样,是一种具有传承性的原始装饰纹样,在竹编领域也就是所谓的平面图形编织。
借鉴吸收剪纸文化宣传品。剪纸图像符号在我国邮票图案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小的邮票在方寸之间寄托了百姓心中美好的愿望,表现出来的内容大多是吉祥喜庆的,体现我国浓郁的民族风格。
1992年发行的《壬申年》的”猴桃献瑞”和”喜鹊登梅”均采用了彩色剪纸元素。(图一)”猴桃瑞寿”,以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猴为题材,黄色的画面上主要是猴子的头部与桃子,用桃枝、桃花、蜜蜂等装饰四周,衬底为粉色,左上角标有黑色小字”壬申年”。”喜鹊登梅”,画面中间为书法篆体”猴”字,四周是梅花与喜鹊的红色剪纸图案,使用了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两枚邮票的内容均是我国喜闻乐见的吉样寓意类题材。
图形语言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便扮演着重要的文化角色,图形文化的发展不仅打破了人类语言之间的界限,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学习,甚至还规范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秩序。图形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使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可以打破语言、文字的局限和障碍,建立以图形视觉为基础的交流与沟通。 图形是图画元素,是说明性的图画形象,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有效视觉形式。创意是创造新意,寻求新颖,追求独特的构想。图形创意是设计者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与创意去表现图形,将视觉元素整合、分离、重组、拼接等达到形成独特视觉美感的效果,是用艺术手法将语言变为图形的设计过程,从而进一步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三.选题现状及展望
竹编体现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竹编宣传品设计就是将竹编传统文化符号对应到现代宣传品对象的要素设计中的活动。现如今宣传品设计案例,类别丰富,涉及到各个行业。特选择剪纸符号在设计案例中进行分析,借鉴剪纸文化宣传品。剪纸艺术通过变化意向,丰富色彩,提炼符号,借鉴现在艺术。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中国各地特色美食与饮食文化,一时间风摩海内外。节目持续热潮的原因不仅仅是对吃的重视,其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华美食中所蕴含的仪式感与伦理文化。《舌尖上的中国2》招贴设计大赛中李思的作品《演羲》获得一等奖(图二、图三)。其作品中融合了剪纸元素与皮影风格。整体采用大地色,形成心理暗示粮食的来源。正如某位网友评论《舌尖上的中国》”一寸土地都不能丢,谁知道会长出什么好吃的”非常精辟幽默的说明了土地的重要性。皮影是中国传统的表演方式,是跳动在棍子上的艺术,而中国饮食则是跳动在筷子上的艺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包子,粽子,饺子等元素铺陈成具有中国山水意境的风景画,把中国特有的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这些传统图形纹案,我们不仅要继承,还需要化繁为简推陈出新,并给予新的生命。每次进行竹编创作的时候,人们都会根据作品确定使用哪种纹样,甚至有时是没有经过思考而编织岀来的另外一种新鲜花样。当代图形设计已不是单纯地体现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上,也不拘泥于图案化的装饰和美化功能,图形本身的价值被人们赋予了更多属性。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图形创意思维的运行轨迹是不规则的,是抽象的、任意发散的,甚至是完全反常规的,它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图形作品的价值。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竹编技艺后继乏人,情况看,竹编主要靠45岁以上的一批艺人支撑着,年轻人当中几乎没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竹编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竹艺之韵”竹编文化宣传品创意设计汲取竹编文化传统图形纹案进行图形设计。将传统竹编工艺转译成一种新的视觉符号,通过新颖的视觉语言更好的传达信息;使得竹编传统变为视觉符号在现代构成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能够得到拓展,使传统竹编文化在现代构成中得以新的表达。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连接当下,使传统竹编的表现形式以及应用能够得到拓展。引导人们对竹编工艺的认可与热爱,传达其中深厚的生活智慧和巧妙古朴的造物观念,将这门技艺长久地流传下去。

四.总结
1.汲取竹编的特色视觉元素,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意图形设计,在传承文化的同时连接当下,让更多人深刻的了解竹编的艺韵。
2.通过对现代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再研究和图形设计等的研究,进行再创作,突破竹编视觉符号设计的瓶颈,使其不仅要具有现代美感,又富有其本身的特色。
3.图形设计是一种复杂的概念,如何用最适当的现代视觉语言去表现具象表达视觉元素的竹编文化,要表达的恰到好处是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

参考文献
[1] 魏洁,王峰.图案与装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美)唐纳德#183;诺曼.设计心理学[M].梅琼,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 插画在文化创意品牌的广泛应用研究[D].王雪娇.陕西师范大学,2015.
[5] 平面设计中图形创意设计方法研究[J].黄婷.科技风.2018,22:233-236.
[6] 宋扬.配色十日灵感提升[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2.
[7] 陈辉.基础图案[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8.
[8] (日)木村博之.图解力[M].吴晓芬,顾毅,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9] 秦瑾.图形创意设计与实践[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6.
[10] 李颖.图形创意设计与实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11] 乡村篾匠手工艺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D].董雪.安徽大学,2018.
[12] 中国竹编艺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 , 徐华铛, 2009.
[13] 东阳工艺竹编[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金柏松, 2016.
[14] 论竹编的设计美[D].马剑.景德镇陶瓷学院,2015.
[15] 顾媛媛.图形创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 周建国,程静.现代创意图案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7] 创意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D].杜娟.武汉理工大学,2008.
[18] 张敏.现代插画的时代语言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
[19] 我国传统竹编工艺之现代传承与产品创新研究[D]. 杨宛萤.江南大学,2013.
[20] 王颖,訾力铮.全球现代图案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1] 刘刚田,曹慧敏.图形艺术设计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2] 林家阳.图形创意与联想[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3](日)福田繁雄.福田繁雄:设计创想#183;图形意味[M].李红贵,译.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54.
[24] 设计师的自我修养[M].左佐.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5] 卢少夫.图形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26] Kenya Hara. Designing Design[M].Lars Muller Publishers.2007.
[27] Paul Rand. Design,Form And Chaos[M].Yale University Press.2007.
[28] Eldridge,K .(2006) 1,000 Bags, Tags, and Labels: Distinctive Designs for Every Industry (1000 Series). Beverly, MA.Rockport Publishers.
[29] Victor Cheung. Simply Pattern[M].Victionary.2008.
[30] J.E.Jasper. Indonesian Batik Designs[M].Dover Pubns.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