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设计学类 > 风景园林 > 正文

俯仰之间——五马渡滨水公共广场改造设计毕业论文

 2021-12-18 04:12  

论文总字数:5326字

毕业设计(论文)

学生姓名: 窦婧友

学 号: 1604160105

所在学院: 建筑学院

专 业: 风景园林

设计(论文)题目: “俯仰之间”——

基于“A-C-S”模式下的五马渡滨水广场改造设计

指导教师: 诸葛雨阳

2020 年 6 月 5 日

1 设计说明

南京城北燕子矶地区和相连的幕燕滨江风貌区,作为城北开发建设的城市重点项目,其规划改造已经逐渐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原五马渡广场的建成,恢复再现金陵四十八景中“化龙丽地”的历史典故,传承幕燕地区的历史文脉,更加应该体现南京滨江作为城市窗口地区的特色,但目前现有的景观的基础建设现状堪忧,存在着很多的现状问题。

本设计基于“A-C-S”模式(唤醒、文化、共享),对原五马渡广场进行改造设计,旨在打造一个具有现代化与历史文化相融合、面向周边市民和游客的特色滨水公共广场,以“俯仰之间”为设计的主题。

本着挖掘和唤醒场地特有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初衷是为了让游客更好的感受场地的文化精神、让周边市民有一个更好的活动聚集场地。“五马渡”将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新的景观模式,带动周边地区的活力与发展。

2 设计背景

2.1区位地理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五马渡广场位于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幕府山北麓的江边,滨江永济大道的西侧,靠近上元门地铁站。幕燕滨江风貌区是融南京历史人文景观、自然风貌、大江风光于一体绿色休闲健身文化特色风貌区,是南京历史上著名的文化胜地,久负盛名的金陵四十八景有六景在此,可谓文化古迹星罗棋布,佛教景观琳琅满目。相传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后,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渡江至此,其中司马睿所乘坐骑顿时化龙飞去,成为其称帝前之"吉兆"。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正式建都,创建东晋王朝。五马渡也因此而得名。原五马渡广场的建成,以金陵四十八景中"化龙丽地"的历史典故为背景,是幕燕滨江带的一个重要节点,虽有一些基础的景观设施,但现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深化改造的意义十分明显。

2.2 气候水文

南京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季风和日丽;梅雨时节,又阴雨绵绵;夏季炎热,秋天干燥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温度15.4℃,年极端气温最高39.7℃,最低-13.1℃。南京市常年平均降雨117天,平均降雨量1106.5毫米,相对湿度76%,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为梅雨季节。南京市历年平均风速为2.69m/s,一年四季中,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夏季和冬季次之,秋季平均风速最少。南京河段属于长江下游感潮河段,水位受长江径流与潮汐的双重影响,每年的5~10月是汛期,6月进入主汛期,11月~次年的4月为枯水季。

2.3 上位规划

根据上位规划,栖霞区的规划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科教科研中心和航运物流中心,国家东部地区现代科技、人才集中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级光电显示产业基地,是以科技教育、航运物流、医药电子、风景名胜、机械制造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化江滨区。五马渡广场地处的幕燕滨江风貌区,近年来的建设按照“四区两园”的规划要求,本着打造精品、不留遗憾的精神,在山体与江岸生态恢复,景区入口环境整治和旅游配套设施上下功夫。通过对规划的解读,五马渡广场所处的位置,在交通、商业、产业、配套设施上都有很好的发展潜力,随着南京市常住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该地块的发展,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人流涌向这里。

2.4 SWOT分析

优势:

(1)地理位置优越,是幕燕滨江风貌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2)地理资源丰富,北临长江,南倚幕府山,处于山水怀抱的地势条件下。

(3)拥有悠久且独特的历史文脉,以“五马渡江”传说故事为场地的主要文脉。

劣势:

(1)基础设施缺乏与老旧,使得场地功能单一。

(2)景观效果及规划差,未能利用良好的地势条件。

(3)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出现私设摊点林立、垃圾遍地的现象。

机遇:

(1)南京城北幕燕滨江风貌区,是城北开发建设的城市重点项目。

(2)滨江商业与产业的规划发展,是场地改造的良好契机。

(3)历史进程下周边居民对于公共活动的需求愈发强烈。

挑战:

(1)国内滨江景观在创新上发展较慢,多为效仿与借鉴。

(2)空间结构的创新需要市场和使用者的认同。

(3)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和接壤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5 人流分析

根据对现有的人流结构和未来潜在的人流结构进行分析,再根据不同不同年龄层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于景观与功能的需求,以及其活动特点、心理特点,对景观进行功能再造和活动设定,以满足不同种类人群的需求。儿童的心理特点为新奇、依赖性、缺乏安全感、好动,对于游乐、文教、科普的需求较高;青年的心理特点为独立、互动性、运动,对于展览、运动的需求较高;夫妻(中年)的心理特点是稳定、安静、私密性,对于休憩、运动的需求较高;白领的心理特点为稳定、安静、休息,对于休憩、购物、餐饮的需求较高;老年的心理特点为安全感、归属感、向往自然、交流,对于观景、休憩、集会、交流、运动的需求较高;商贩的心理特点是独立、热闹、流动性,对于集会、购物的需求较高。

3 设计生成

3.1 设计方向

(1)文化性——历史文化意涵挖掘

对于有历史文化背景的滨水区设计,需要注入历史文化特有的语境系统,通过对文化背后的要素进行提炼,整理其内在的关联脉络,梳理其核心内涵,通过景观形象的表达,结合体验将文化语意内涵转化为旅客的领悟,从而启迪旅游者心灵。方法把设计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和历史文化相关的素材加以分析、整理,归纳出详细的资料,形成初步设计的素材积累。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梳理设计师的创作思路、丰富其设计语言。

历史文化可以挖掘的素材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当地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考古发现以及老店名、老地名、老街道名等。2.发掘当地的风土人情、地貌特征、宗教信仰等特色。3.根据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来营造景点。4.负载历史文化信息的建筑物、构筑物、街巷。

(2)空间性——尊重场地自然特征和区位特性

尊重场地自然特征和区位特性即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点和使用要求,将场地放在周边的区域关系内进行场地分析,从而得到制约下一步设计的要素。如分析周边的地形地貌、生态物种、地质水文条件等用地性质,确定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规模,为进一步的项目规划找到依据,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场地周边的交通形式和车流走向、人行车行出入口、停车场的位置等,来对场地内的道路交通系统进行组织和规划。

(3)特色性——文化元素提取运用

在对场所的历史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要要对掌握的资料进行归纳、提炼,在立足于本地传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可用设计元素的提取,以合适的手法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素材可加工整理后提炼成文字、图像,如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场景、形式、材质、色彩等,作为景观设计中有关历史文化方面的视觉化要素。

根据初步的资料分析,对场地提取了以下几个元素:1.渡——江水 2.时光变迁——历史典故的叙事性 3.龙与马——意识形态

3.2 概念主题分析

项目将以“五马渡江,一马化龙”为历史典故背景,以“俯仰之间”为主题,打造市民公共空间,同时作为幕燕滨江风光带的地标性景观标志。“俯仰之间”可分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从宏观空间上,表达五马渡广场面朝长江水(俯),背倚幕府山(仰)的地理空间特征;第二层含义,从微观空间上,拟打造高架步行道,打造丰富的竖向景观空间;第三层含义,从时间上,“俯仰之间”意为时间转瞬即逝,“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在历史的长河中“五马渡江,一马化龙”的传说已化做旧迹,而今望着这滚滚长江水,龙与马、战乱与纷争犹在眼前。

3.3 A-C-S模式

A-C-S模式是通过唤醒、文化、共享几个概念的融合交汇,对场地的结构、景观、功能、活动进行重塑设计。

唤醒(Awaken):利用好区位、自然、文化等优势,打造因地制宜且符合需求的功能区和生态景观来唤醒区域的活力,推动该地块的进步与发展。

文化(Culture):以历史文化脉络为主要背景和主题,在历史典故上提取景观元素,打造具有文化氛围的公共空间及景观,发掘并深入发展该区域的核心价值。

共享(Share):共享空间是当下具有热度的话题,也是景观空间打造的新走向,是周边居民互动交流和更好生活的载体,特色的共享空间模式也是场地的研究重点。

4 详细设计

4.1 竖向设计

在竖向设计上,遵从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地形的原则,再加以对地形的重新整合和设计,在竖向向利用高差和高架桥对景观视觉进行思考。

4.2 湿地设计

人类日益增多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环境产生了愈来愈多的改变和破坏, 鸟类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种类和数量变化已成为目前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湿地是长江地区水鸟栖息与越冬的重要场所, 也是东部沿海候鸟迁徙停息的重要中转站。湿地设计旨在为鸟类提供一个栖息的场所,并为人们观赏鸟类提供一个场地,并通过水泡设计和湿地植物配置,对场地的生态系统调节、保护生物多样性、驳岸利用都有着积极作用。

4.3 文化策略

以“五马渡江”的传说故事为主要背景,再加上南京六朝古都的浓厚文化底蕴,使得场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塑造价值。五马渡将被塑造成为周边地区、社区的一个重要文化窗口,以文化元素融合景观设计、五马渡文化产业、周边社区联合文化复兴三个部分,将“五马渡文化”提炼并发扬。

4.4 儿童活动区设计

儿童活动区的设计分为彩虹谷、认知墙、花境迷宫、海星座椅广场、风铃花园、涂鸦墙、阳光草地、探险沙地、桥下户外攀岩几个部分组成,满足不同年龄层儿童的游乐需求,并在植物配置上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也利用了高架桥的立面作为攀岩的场地,在铺装色彩、材质上也满足儿童的活动特点,在声音、触感、视觉上,达到寓教于乐。

4.5 共享一米花园设计

共享一米花园是市民在一米的种植盒内自己动手种植植物、蔬果的花园模式,具有灵活、方便、新颖的特点。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能够在城市里拥有自己的一块小土地不再只是奢望,五马渡广场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块可以自己种植的地块,通过维护和经营共享花园过程中,宣传践行文明和谐理念和环保、共享意识,增强附近居民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共建共治美好家园。

4.6 五马市集设计

在场地现状中,我们看到有很多的私摊,影响市容,也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但从另一种程度上来说,摊贩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五马市集旨在利用桥下空间作户外市集,为附近的商贩提供一个集合点,具有灵活运作、客流稳定、管理费低廉、分区分时段经营的特点,同时也设立了特色的主题购物节日,如“年货节”、“原创手工艺品节”、“二手物品交易节”等。

4.7 花阶设计

根据不同季节、不同颜色,搭配不同种类的花卉植物,形成美轮美奂的花卉阶梯,人们可以在花间汀步漫步,犹如进入一个美妙多彩的迷宫。粉色:粉黛乱子草、粉色郁金香、康乃馨、波斯菊;紫色:薰衣草、蓝花鼠尾草、柳叶马鞭草、千屈菜;黄色:金鸡菊、向日葵、油菜花、黄色郁金香;草本植物:佛子茅、麦冬草、细叶芒、花叶香蒲。

参考文献:

[1]秦趣, 刘兴荣. 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J]. 地理教育, 2010(7):125-126.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532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