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 > 正文

有生命的公共艺术——武汉光谷K11艺术中心植物装置空间设计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5:04  

1.目的及意义

目的:本文通过研究植物的形态、色彩、韵味及其与装置艺术的关系,着重关注于自然与空间的关系,将植物设计引入公共装置空间中,在唤起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能将植物材料与当代新型材料相结合,创作出新的空间装饰元素。

意义:植物装置艺术属于综合的展示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将空间、植物材料、情绪三者进行艺术性创造并展示出个体或群体丰富的精神文化意蕴的一种综合展示手段。其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创作形式,在展现城市面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受20世纪70年代之后环境危机的产生、后现代经济文化的剧烈冲突、理性主义泛滥、心理疾病蔓延等问题的影响,生态美学主张‘人-自然--社会’协调统一,提出环境权问题和可持续生存发展理论。植物材料作为一种生命元素存在于自然界中,将其运用于公共空间设计中,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植物装置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形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基础,随后,物质材料的丰富,使植物装置艺术设计的材料和手法走向多元化。装置艺术作为人们现实生活的反映,抒发了艺术家们内心世界和城市社会的文化形象。生态美学日渐成熟,“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植物介入公共空间,无论是室内软装还是室外园林,植物作为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元素,成为了艺术家和设计师研究生态设计的重点对象。通过对植物的习性、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形态外观等要素分析,将其引入公共空间,拥有极强的装饰性和环保功能,实现生态美学理念。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之一,中国插花艺术自起源发展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时期,经过了汉、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兴盛发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与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个阶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插花吸取了园林、盆景、雕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崇尚自然、强调花材的寓意、重意境、以线造型、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等独特的风格与特征,其丰富的文化内蕴、系统的插花理论、精湛的插花技艺与独特的赏花方式,在世界插花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成为东方式插花艺术的典范。例如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国风·雅韵——中国传统插花花艺展”中,通过传统六大容器插花(瓶、盘、碗、篮、缸、桶)以及废旧包装、枯枝老干等材料元素相结合,体现了环保低碳的理念。

儒家的自然审美主张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体验自然美,植物的美学功能在于人们可以通过欣赏植物的各种造型,潜移默化的引起思想感情、人生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楚辞》更是植物美学的集大成者。然而,东方插花艺术和日本“花道”“艺术逐渐落后于新时代潮流,由于其只拘泥与传统的构图和千篇一律的器物造型,很难融入当下现代主义风格的公共空间中。

国外装置艺术起源于杜尚的《泉》,自现代化以来,植物装置设计分为花艺设计和园林设计两种形式,前者主要运用于宴会设计、婚礼设计、节日庆祝等,后者用于城市绿化建设。例如日本植物艺术家“东信”(makoto azuma)的装置艺术作品,很有名气的就是苔藓地毯展厅设计,苔藓植物在室内装饰和立体绿化上被广泛运用,另外他的悬挂植物展厅设计将空间装饰设计及环保理念结合,营造一种独特的空间环境氛围。艺术家Alexis Tricoire设计的“巨龙”植物装置艺术盘旋于巴黎某艺术中心,他将工业原料与自然植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具有生命力的植物和工业材料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达到巧妙的平和效果。然而由于理性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泛滥,植物美学研究逐渐淡出艺术设计界、人们主张运用钢筋、混凝土、幕墙玻璃等材料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公共空间装置缺乏生态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共处空间设计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