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大学生公益创业模式研究——以黄冈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毕业论文

 2020-02-15 04:02  

摘 要

近几年,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公益创业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成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新领域,其发展前景、实践效果、潜在需求和现实困难,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黄冈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公益创业模式的实证调查、个案分析与理论分析,挖掘其公益创业模式的创新之处,提出应对“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运营困境的解决方案,最终为社工服务类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提供有效的模式借鉴。文章在内容上首先用文献法对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选题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进行综述;其次从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和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两方面归纳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的现状;再通过分析典型的“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实例,理清“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最后从社会资本理论中网络、信任、规范三个视角,运用个案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对黄冈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良性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适用于社工服务类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良性运作对策。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将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的研究具化到未被广泛关注的“社工服务”领域,并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提供兼顾经济和社会等多角度的运作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社工服务;社会资本;自我造血;组织治理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which gives consideration to bot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college students. The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work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topic to be studied urgently for its development prospect, practical effect, potential demand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case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model of Huanggang Yifei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digging its innovation and putting forward to the operation dilemma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work services". Finally, it provides an effective model for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work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In terms of content, this paper firstly sorts out the backgrou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view of the topic by literature method, and summarizes relevant concepts, theoretical ba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framework of the topic; Secondly,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work service" in China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work. Thirdly, by analyzing typical example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worker servic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worker service" in reality and the reasons are clarified.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etwork, trust and regulation in the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nign operation mode of Huanggang Yifei Social Work Service Center by using case study method and empirical study method, and summarizes the benign operation countermeasures applicable to social work service college students' public service entrepreneurship.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to apply 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ctivities to the field of "social work service" which has not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introduce the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such as economy and society.

Keywords:Social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work; Social capital;Self-hematopoiesis; Organizational governanc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3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3

1.1.1 研究背景 3

1.1.2 研究意义 3

1.2 文献综述 4

1.2.1 国外研究综述 4

1.2.2 国内研究综述 5

1.3 相关概念 7

1.3.1 大学生公益创业 7

1.3.2 社会工作服务 7

1.3.3 “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 8

1.4 理论基础:社会资本理论 8

1.4.1 社会资本理论的基本理念 8

1.4.2 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 9

1.4.3 社会资本理论引入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适用性分析 9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0

1.5.1 研究方法 10

1.5.2 研究框架 11

第2章 “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 12

2.1 顺势而动:大学生公益创业走至台前 12

2.2 雨后春笋:大学生社工队伍迅速壮大 13

第3章 “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的困境分析 15

3.1 社工服务欠专业 15

3.1.1 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15

3.1.2 服务设计实施无序 16

3.2 自我造血能力不足 17

3.2.1 创业资金来源单一 17

3.2.2 自身建设能力缺乏 18

3.3 组织内部治理薄弱 18

3.3.1 组织架构不科学 18

3.3.2 绩效评估无章法 19

第4章 黄冈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良性运营模式分析 20

4.1 专业化服务:提升公益创业能力 20

4.1.1 专业倾向:吸收培养人才 20

4.1.2 调研先行:理清服务思路 21

4.1.3 打造品牌:探索定制服务 22

4.2 轻资产造血:多方链接社会资源 23

4.2.1 多元寻找,成本转移 23

4.2.2 开发资源,搭建平台 23

4.3 科学化治理:稳定内部结构关系 24

4.3.1 组织架构清晰,增效提能稳运营 24

4.3.2 薪酬挂钩绩效,激发热情留人才 25

第5章 结论 27

参考文献 28

致谢 30

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活动的开展如火如荼。2015年,首部中国青年公益创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超七成公益创业创始人年龄在18-25岁,在校大学生是公益创业的最主要群体。随着社会工作关注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成了大学生创业新风向。在2018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上,“青雁未成年人关护中心”、“Abe视障儿童网络教育中心”、“黄冈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银巢未来积极养老一站式服务平台”、“云观医疗公益团队”等一系列针对盲人、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社工服务项目出现,涉及助残、助困、教育、卫生、环保、文化等多个领域,这些由大学生开发的社工服务项目结合社会需要而产生,通过创办社会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来打造公益产品和社会服务,已逐渐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尽管“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在创新创业时代找到了发展契机,但绝大部分大学生创立的社工机构团队较为年轻,普遍缺乏机构运营所需的核心能力,加之商业模式普遍不成熟,无法独立存活且项目周期很短,导致服务成效不够显著,对社会帮助有限。在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陷入困境的情境下,深入研究其发展现状、困境原因,探索应对困境的良性对策不失为推进我国社工服务类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良方。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创业模式实践中的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探索出相关对策,如专业化运作、轻资产造血、科学化治理等方案,适应大学生公益创业新的发展和需要。通过对黄冈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一大学生公益创业成果进行实证分析,不断完善公益创业知识体系,促进学科进一步发展,拓宽学科视野。

(2)实践意义

大学生公益创业模式的相关研究将引起其相关者(大学生、高校及政府等)对公益创业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有利于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做好创业教育提供思路,有利于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黄冈逸飞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公益创业思路、模式进行研究与论证,可为“大学生公益创业 社工服务”模式冲出困境提供参考。

文献综述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公益创业的兴起、公益创业的概念界定、公益创业的孵化三方面。

在公益创业的兴起方面,Benjamin Huybrechts和Alex Nicholls(2012)认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四大变化是全球公益创业发展加速的驱动力。社会领域全球性挑战的激增,推动了对创新社会行动的巨大需求。全球联系的兴起改善了公民对社会需求的反应,加强了公益创业者、资助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此外,公共福利服务的市场失灵为公益创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最后,由于政府的补贴和捐赠是有限的,完全依靠这些外部支持的组织无法长期发展,也无法对社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使这些社会组织通过寻求商业收入和新的伙伴关系变得更具商业性。因此,公益创业者成功地开发了新的模式,从而导致了公益创业精神的开始和传播。

在公益创业的概念界定方面,“公益创业”一词由美国学者同时也是阿苏伽(Ashoka)的创始人比尔·德雷顿(Bill Drayton)首次提出,后来,杰德·艾默生(Jed Emerson,1996)和史提芬·萨克(Stephen Thake,1997)将这一概念引入了学术界。迪兹(J.Gregory Dess,1988)最早对“公益创业”的定义进行界定。他提出,“公益创业是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不断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益的创业活动,包括创建非营利组织、解决社会问题的新结构、社会对象的创新行为和社会价值创造活动四方面内容”。Dennis R.认为“公益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通过捕捉新机会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社会性创新产业活动。梅尔(Johanna Mair)和马蒂(Ignasi Marti)认为“公益创业”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新的公益组织等方式,催化社会变革和满足社会需要,不以获取经济利润为最终目的。学术界对于“公益创业”的定义没达成共识,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承认公益创业的公益性、创新性、价值性、过程性、市场导向性和企业化管理。“公益性”是指社会企业家关心的是社会问题。他们关注的是如何缓解或消除社会压力,创造积极的外部效应或公共产品。“创新性”是指商业模式和经营逻辑的变化。“价值性”是指公益创业的根本动力是创造社会价值,而不是个人或股东的财富。“市场导向性”和“企业化管理”是指社会组织在商业市场中经营。他们付钱给为他们工作的人,追求利润,以保持自力更生和再投资于社会使命。

在公益创业的孵化方面,Jurgita Sekliuckienea认为,情境因素对社会创业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发过程。环境因素,特别是制度、法律和社会环境因素可以提供支持或成为社会倡议发展的主要障碍。Mansheng Zhou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中国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中国目前只提供单独的课程,而不提供集中或专业创业教育。对于如何推动大学生的公益创业,有如下几方面意见,第一,发起国家战略,呼吁所有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包括包括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第二,制定政策框架,将公益创业精神纳入高等教育主流;第三,将与创业相关的项目和活动整合到既定的课程中不同的学科,使它可以增加价值;第四,在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和其他方面建立强有力的伙伴关系的社区组织,这样商业领袖就可以作为兼职教授,导师,指导、演讲,并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第五,为创业项目教师提供强化培训,增加资金投入支持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和专业发展;第六,鼓励具有商业可行性的学生、毕业生和研究人员开发商业创意它们进入企业,并在机构内部提供有效的支持基础设施等孵化器、融资、导师等;第七,评估创业教育的效果,并证明其在校园里的合法性。

国内研究综述

大学生公益创业虽然近些年才在我国兴起,但国内许多学者已经开始了研究探索,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国内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难处及对策、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意义方面,少数学者已将研究方向具化到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治理。多数学者选择采用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式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个案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内对社工服务类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研究总体较少,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创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优势、挑战、影响因素等方面,在影响因素、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面与一般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研究有所重合,互为相通,对于社工服务类公益创业的推动建议分析较为缺乏。

(1)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相关研究综述

在影响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因素方面,王宇涵认为,“影响公益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主要存在自身创业条件、信息资源渠道、资金和团队等方面。”

在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难处及其对策方面,屠霁霞认为,“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大学生公益创业呈现出明显的‘三重三轻一失衡’——重参与而轻持续;重商业而轻公益;重设计而轻实践;地域差异明显的现象”,并运用ISM方法建模梳理了大学生公益创业有效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探索并实施以创建文化环境、完善政策体系、构建院校教育系统、提升组织内部自我管理机制等为重点的大学生公益创业孵化体系”的对策。王宇涵认为,“在‘双创’理念的引导下,创业已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但大学生群体对公益创业的总体性认知还有待加强”。齐秀辉认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业资源获取困难,企业和高校大学生欠缺有效对接,亟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协同在校大学生、企业和社会的服务平台”。苏海泉认为,“我国只有完善媒体引导,形成具有政策效果、家庭支持的大学生创业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和成功。”黄开腾认为,问题有社会民众公益意识不强,社会公益文化氛围不浓厚;组织制度不完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人才不充分;大学生对公益创业认知不足,自身创业能力有待提高这四方面的问题,“构建社会、政府、高校和个人‘四位一体’的联合机制是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林爱菊通过对浙江温州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调查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问题有认知参与度欠缺,动因理性不足,创业项目和运行模式单一等问题。她提出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夯实社会创业机会;加快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制定有关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扶持政策,强化公益创业的保障机制;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等对策。谢敏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治理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政府与社会认知缺失、法律与政策滞后、组织内部与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会使公益创业陷入公信度不够、社会支持不足、组织管理失灵、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困境。她通过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组织“公益性”、“商业性”、“创新性”等特性,从组织的内、外部治社会企业和高校为基点的“四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潘加军认为,“我国公益创业生态环境建设薄弱,配套资源缺乏”“高校受固有思维制约,公益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够”、“大学生就业视野相对狭窄,创新就业能力不足”、“公益创业面临着志愿者撤退、可持续发展动力欠缺等周期性困境”,提出要构建多方主体联动的复合型公益创业推进模式。杜银伟认为,“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有缺乏理论指导与孵化、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没有针对于公益创业的政策支持、筹资困难、自身风险控制能力低、评价和反馈体系不健全、公众认识程度不高”,提出要积极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构建多元化支撑机制。

在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作用价值方面,黄开腾认为,“公益创业作为创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在创造就业岗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环境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其良性发展必将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当前社会各界应着力关注公益创业,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参与公益创业,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吸引就业岗位的新增长点”。林爱菊认为,“作为一种强调义利并举的社会创新过程,公益创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和维护社会公平方面作用显著。”杜银伟认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公益创业,将大学生的社会使命和创业行动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有利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推动社会的创新与和谐”。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