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社会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 > 正文

网络议政的路径及其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2 02: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一.研究目的:
在渐趋信息化虚拟化的今时今日,网络社会成为了社会的另外一种存在形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交融越来越密切,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而其作为一个集虚拟性、互动性和开放性于一身的新媒介,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个传播媒介,对中国的政治生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网络民主的热潮来袭,网络议政渐成风气,网络也成了新的民意集散地和舆论放大器。在网络为人们议政提供一个自由与便捷的平台,为政府真正倾听民众声音打通渠道的同时,网络的隐蔽性易变性等特征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在互联网将继续发展这一不可逆转的潮流之下,网络议政将成为公众参与政治的一个主要渠道。因此,关注网络议政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可继续发展的优势,并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将引导网络议政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意义:
网络议政作为新兴起且正处于蓬勃发展当中的新事物,其发展关乎着整个社会公民民主政治的进程。本文从我国网络议政的现状入手,从现状当中分析目前公民网络议政存在的问题,依据问题寻找解决办法,对我国网络议政产生丰富理论与促进发展的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立足我国网络议政的现实状况,以现有网络社会发展理论及群体理论为基点,根据对我国公民参与网络议政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剖析我国目前网络议政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力求提出解决措施,将从内容上切实丰富网络议政这一正在发展的课题。
现实意义:网络议政是我国党和政府执政理念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作为一种处于发展阶段的议政新形态,受到正确引导的网络议政将会大大地加快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因此,研究网络议政的现状及其路径,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也能为现实中网络议政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逐渐渗透到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网民的大幅度增多,网络已成为公民议政的新渠道,网络议政作为促进民主政治发展的新生力量,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网络民主”一词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mark slouka)在1995年提出的。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国外学者重点关注网络对公众政治参与、议政方式的影响以及网络议政同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的对比与融合等。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而后,胡锦涛指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网络议政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焦点,整体看来,国内网络议政研究集中于现象、利弊研究以及网络议政所带来的伦理探讨。国内外研究现今仍处于不完善的发展阶段,国外研究对于网络议政路径探索的缺失,国内对于网络议政方式研究的不足,使得网络议政这一新兴课题仍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一.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内容将围绕以下四个部分展开:

1.网络议政的定义及内涵:通过文献阅读与现有资料整理,对网络议政进行理论分析,力求对网络议政做出科学界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月中下旬

完成开题报告,交由指导老师审核

4月

定期上传阶段报告,完成初稿,询问指导老师意见

5月上旬

根据指导意见修改完善初稿,完成论文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王绍光.大转型:1980年以来中国的双向运动[j].中国社会科学,2008,(1).

[2]杨国斌.悲情与戏谑:网络事件中的情感动员[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9,(9).

[3]谢金林.情感与网络抗争动员——基于湖北“石首事件”的个案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