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个案研究毕业论文

 2020-03-27 11:03  

摘 要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逃课、考试作弊、荒废学业,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和行为。大量学生产生了学习倦怠的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本文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整理分析了国内外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分析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原因、表现特征。采用个案研究法,选取武汉理工大学部分有学习倦怠问题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访谈,系统地研究高校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并结合自我同一性理论,用现实治疗法介入个案工作,进一步探索可行的干预手段。

关键词:学习倦怠;自我同一性;现实治疗法

Abstract

Learning is the main task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similar to skipping classes, addicted to online games, cheating in exams, and desolation and so on, 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have produced negative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Learning burnout has become a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which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ir academic and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paper first adopt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collate and analyze the study of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nalyze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By 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e students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ho have the problem of learning burnout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s,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 and to explore the feasible means of intervention by using the theory of self identity and practical treatment.

Key Words:Learning burnout; self identity; reality therap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设计 1

1.2.1 学习倦怠的界定 1

1.2.2 研究思路 1

1.2.3 理论基础 1

1.2.4 研究方法 2

第2章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3

2.1 学习倦怠概念的界定 3

2.2 倦怠的构成及测量 4

2.3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4

2.4 学习倦怠的表现特征 6

第3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个案研究分析 7

3.1 个案背景资料 7

3.2 问题分析 7

3.3 用社会工作专业眼光看待学习倦怠 8

3.4 现实治疗法干预学习倦怠 9

第4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入到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情况上。但是近年来有研究者发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不十分乐观。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产生倦怠情绪,缺乏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强度的竞争、紧张的学习节奏、超负荷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学习倦怠”已经成为学生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现象。这一现象在大学校园中也已经较为广泛的蔓延开来,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习倦怠反映了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其状况不但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会很大程度的制约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充分解读当前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及成因,对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加快各个高校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2 研究设计

1.2.1 学习倦怠的界定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和行为表达,出现在学生的学习水平上:消极,无聊,冷漠,冲突,无所作为等等。也就是说,当学生正在学习枯竭时,他们会变得无聊,疲倦,沮丧和沮丧,从而导致一系列不符合现状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为学习异化,学习目的和意义不明确,情绪和身体疲惫等一系列心理偏差。 例如易怒、紧张、沮丧和低自尊等。

1.2.2 研究思路

本文拟以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运用社会学、人格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采用文献综述和个案研究法,选取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有学习倦怠问题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干预,系统地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表现特征和成因,并进一步探索可行的干预手段。

1.2.3 理论基础

1.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与自我和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指的是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整合性。自我同一性的人格化,是指青少年的需要、情感、能力、目标、价值观等维度整合为统一的人格框架,也就是说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和态度,有自我贯通的需求和能力,以及稳定的目标和信仰。

  1. 现实治疗法

现实治疗法是一种以自我发展为前提,以成功为导向的心理治疗,以现实为功效指标。这是一种用来帮助案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在生活中做出新的和艰难的选择的疗法。它基于控制理论,并假设人们可以对自己的生活,行为,感受和想法负责。在治疗目标中,它强调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方法上,要注意咨询关系与引发具体变化的方法,比如询问,对质,积极性,矛盾等。

1.2.4 研究方法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及个案研究法。首先,文献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搜集、查阅、分析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本文通过互联网和图书馆来收集有关学习倦怠的书籍、期刊文献、硕博士论文等,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探讨国内外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提供借鉴。

其次,访谈法是通过与案主进行有目的的谈话,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通过访谈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本文主要是运用非结构式访谈,围绕大学生学习倦怠这一主题,通过对大学生的深入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学习状况现状。通过访谈,不仅可以使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切实进入专业服务状态,还可以根据研究对象表情动作等透露出的信息进一步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心理。

最后,个案研究法指的是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维度里进行持续调查,从而探索被研究者的行为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一直以来也被称为案例研究法。本文围绕大学生学习倦怠这一主题,选取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部分有学习倦怠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深入分析其倦怠特征、影响因素,并利用现实治疗法进行干预。

第2章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学习倦怠研究综述

2.1 学习倦怠概念的界定

1974年弗鲁宾伯格首次在心理学领域引进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并成为提出职业倦怠这一研究课题的第一人[1]。在他看来,从事助人行业的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过于繁重的工作量和超强的工作强度,很容易产生对工作的厌烦感[2]。会产生诸如焦虑、冷漠、疲惫、抑郁甚至低自尊等比较负面的情绪反应[3]。随后,越来越多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中来,模型量表的提出者Maslach(1997)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服务行业中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问题,对此,他整理编制出MBI-HSS量表(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Human Services Survey),这个量表一经提出,就受到众多研究者的认可,其简明科学的设计理念成就了马斯拉克[4]。他通过量表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并总结出:工作人员对工作的倦怠情绪体现在低成就感、玩世不恭、情绪衰竭三个方面[5]。之后,学者们扩大了研究范围, Schaufeli以及其他学者发现不从事服务职业的人群中也存在对职业的倦怠问题,在大量的研究之后,他整理编制出了 MBI- GS量表(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6]

研究者们在对职业倦怠问题的持续深入探究过程中,也将目光投向其他方向。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学习领域,学者们发现,类似于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学生中也大量存在,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表现得甚至比工作者在从事服务行业类工作中还要高。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情绪是大学生体验生活的一种形式[5]。这就说明,不仅在社会助人工作行业存在对职业的倦怠问题,学生也同样会经历学习倦怠。

尽管在本质问题上,学习倦怠和职业倦怠有着根本区别,学生接受的教育环境和接触的人群也都与已经参与工作的人有明显差异,在面对外界压力时,彼此的主观感受和采取的行为也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我们无法否认:大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确可能出现学习倦怠问题。1980年和1985年,美国学者Pines和Meier先后尝试对学习倦怠下定义,他们认为,在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学习负担时,学生因为精力衰竭而对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学习任务丧失兴趣,拒绝与同学进行交流,或者对自己的学业保持否定态度,这些现象就是学习倦怠的主要特征[3,4]

台湾学者在对学习倦怠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选取大学生和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认为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压力造成的。学生的上课负担或其他心理因素会导致情绪疲惫和缺乏人性,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6]。大陆研究者以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做出一系列研究之后,提出了以下观点:大学生的消极的学习行为和倦怠的心理是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表现特征。中国教授莲蓉认为多数学生对学习欠缺积极性或者不喜欢所学专业导致他们的学习倦怠行为。在她看来,学生学习的专业对学生的倦怠程度有非常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她对学习倦怠做出了自己的定义:抑郁、冷漠、迷惑、沮丧、焦虑、疲倦、不满、自尊感低等负面的心理情况是大学生倦怠的主要表新形式。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学习倦怠的的现象反映了大学生的负性学习心理。与此同时,合肥工业大学有一位魏婷教授也对学籍倦怠做出了自己的定义,她认为,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产生负面对抗情绪,是因为长时间和超负荷的学习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现衰竭现象,从而出现抵制情绪[8]

2.2 倦怠的构成及测量

从所周知,马斯拉克的倦怠量表是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测量学习倦怠的量表。马斯拉克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子职业倦怠模型,并编制出了受到广泛好评的MBI量表(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这一量表在对大学生进行学习倦怠测试时,主要从3个维度出发:去个性化、情绪耗蝎和降低成就感。MBI-Form Ed.量表(教育者调查)是一个适用于教育工作者的简易量表,对以前的规模做出了轻微的调整,其中的22个标准被学校机构采纳,比如用“学生”取代“顾客”,用“学校”取代“工作环境”。这些量表全部使用7个评论,并用频率表示,从“从不”到“每一天”。

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MBI-Hss量表(人类服务调查)是最早引入职业倦怠研究的倦怠量表,它是最早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职业量表。国内的学者戴春林和胡俏在对职业倦怠的充分理解基础上,编制了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学习倦怠理论模型,即四个一阶因子量表[9]。深圳大学师范学院的研究者吴燕,戴晓阳和张金根据Maslach的三因素理论(心力衰竭,玩世不恭和低绩效)编制了新的调查问卷[10]。杨丽娴和连榕教授为了制作出能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使用的研究量表,参照了很多职业倦怠量表的数据和结构特点。在他们的研究中,影响学习倦怠的3个因素是行为偏差、情绪抑郁和低成就感。因素I(低情绪),因素II(行为不当),因素III(低成就感)[11]。在这三个因素当中,学生的行为偏差与职业倦怠中的去个性化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学生与工作者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出现的新特点。其他的国内学者也对学生的学习倦怠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多数是采用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方式进行的。

2.3 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

关于学习倦怠问题的成因,国内外学者从很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就目前的研究看来,主要是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12]:

  1. 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认识还有很多误解和歧视,在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方面,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旧的劳动用人制度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被“学习无用论”的错误思想误导。

  1. 家庭环境因素

研究者们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肩上背负着家长殷切的希望,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不断上进,承担养育家庭成员的重担,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还有很多家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难以达成的目标,或者完全不考虑孩子意愿,强行安排任务,导致学生无法承受压力而出现逆反心理,对学习产生抵制情绪。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家长投入到孩子学习上的注意力很少,对孩子要求和期望都很低,导致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愿意主动专研学习了。

  1. 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点,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学习问题影响是多个方面的。一是学风,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学校风气、班级学风和宿舍学风的多方面影响。二是学习压力,如今,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个人素质成为重要的竞争成本,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面对压力时,很多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和退缩心理,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其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与教师素质有关。如果教师本身素质不高,可能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其四,人际关系,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不愿意与周围的同学交流,导致自己的人际交流圈不断缩小,还有部分学生自我意识太强,拒绝为别人考虑,人接关系紧张。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3]

  1. 个体因素

学生的个人特质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大学生产生学习倦怠问题的一个深层原因是缺乏合理的人生理想,这使得学生没有具体的努力方向,从而对学习处于倦怠情绪。其次,对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很多学生对本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专业提不起兴趣,从而缺乏学习动力。第三,很多学生不注重基础课程的学习,这导致在学习专业课程时因为基础不扎实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出现由自我效能感低而导致的挫败感 第四,大学生的人格差异,很多学生从小家庭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重大的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导致其面对学习上的困难时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14]

综合国内国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研究,不管是从界定方式还是从研究方法层面上,研究者们在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都缺乏系统的视角。如今国内研究者采用的问卷一般是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这是连榕教授依据MBI量表进行编制的,这使得其在测量因子上有很大缺陷。影响因素上,考虑也不够全面。今后有必要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行为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寻找更科学的干预手段[15]

2.4 学习倦怠的表现特征

学习倦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情绪低落、非人性化以及低成就感。情绪低落是指,如果学生处于学习倦怠问题中,那么其对学习缺乏热情,甚至冷漠和悲观,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疲劳、嗜睡、性急易怒、沮丧无助、容忍度低、神经质或被其它更为极端的心理健康问题。低成就感是指学生在面对学习上的低成就感,主要表现为:认为学习大学课程不能改变人生轨迹, 常有挫败无力感; 另一种情况是, 学生认为自己每天刻苦的学习之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事倍功半的学习状态导致极端不自信的自卑感产生。非人性化是指学生用非人性化的态度来面对老师,不尊重老师,拒绝老师的辅导,用蔑视性的称谓称呼教师,从而为自己学习上的失败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现在大学环境非常宽松,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和自律意识,学习倦怠问题不断扩散。

第3章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个案研究分析

本研究选取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非结构式访谈调查,并选取其中有明显学习倦怠问题的同学进行个案工作,利用现实治疗法进行干预。

3.1 个案背景资料

黄某,女,21岁,大四在读学生,成绩中等偏下,没有参加考研。父母均为生意人,曾经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非常溺爱,凡事有求必应,后来有了弟弟之后,父母的关注重心转移到弟弟身上,黄某觉得自己被忽略了,时常感到孤独无助;父母对其期望很高,但是很少关心她的心理状态,只关心学习结果,为此黄某与父母多次发生口角,与父母关系并不好。在校期间,曾较积极的参加了校、系组织的活动,并进入了系学生会,但是对本专业的课程没有兴趣,也不喜欢专业课老师,觉得本专业没有前途,学不学都一样。后来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疲劳,老师提问也不会积极参与;课外时间基本上没有进过自习室,临近考试时突击复习,各科成绩都不高,内心挫败感很强,变得没有自信。对待自己和班级的关系上,大一大二时候,更能够扮演班级成员的角色,尽量配合班级活动,后来觉得班级不够优秀,很多活动只注重形式,基本上不愿意再参加班级活动。她认为大一时属于晚辈,有老师学长们不断关心督促着,还有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充实着自己,大二时担任学生会重要工作职务备受重视,但是大三大四时工作考研都变成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没有人关注和督促,心态发生变化,对自己要求变低,逐渐不愿意去主动学习了。大学前两年班级学习氛围还不错,同学们对待学习都很认真,但是到了后两年,随着越来越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情绪,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差,黄某觉得学习变得更加枯燥了,甚至宁愿在宿舍看剧也不愿意去上课、对老师和同学更加冷漠、四六级也不积极去考。如今面临毕业,面对父母不断施加的就业压力和对前途的担忧,她感到更加沮丧无助,完全无法专心投入学习。

3.2 问题分析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