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越轨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0-03-19 12: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及大中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也衍生出来。由于农村教育水平自身的落后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受到较大的限制。农村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在近些年频繁发生,特别是违法犯罪问题,也就是越轨行为的产生,呈现曰趋增多之态势,因此,探究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越轨行为的心理形成机制并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加以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

对于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关于儿童产生越轨行为的心理成因的研究并不深入。同时,留守儿童问题是基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下所产生的,国外可以提供借鉴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只能侧重于国内学者的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后,我们可以发现学者们关于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越轨行为的心理成因的探究主要分为两个模式:一是以留守儿童自身为基点,由内及外,主要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无法造应正常的学校和家庭生活,进而出现对自身成长、家庭和社会造成阻碍的偏离常态的行为,这一模式强调了儿童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其越轨行为的产生是自身心理失衡的结果;二是以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为依托,由外而内,认为是社会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导致了留守儿童行为上的失范。这两种模式都有自身的道理,本题的研究就是基于这两种模式的研究下展开的。

从目的和意义上来讲,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心理形成的角度找到一个合理的范式来解读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其意义在于尽可能地减少农村留守儿童产生越轨行为的现象,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1)基本内容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越轨行为的个案研究。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巧,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黄冈某一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案例,运用深度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系统了解其产生越轨行为的心理机制。

总结个案研究的成果,并将其理论化。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得出适用于其他案例的普遍性原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1)2017年12月—2018年1月,选定题目,收集资料;
(2)2018年2月—4月,阅读资料,拟定框架,形成初步观点;
(3)2018年4月—5月,一定范围的调查,论文写作和修改;
(4)2018年6月,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张君玲.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学, 2008.

2.刘晨汝.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以x乡镇的小学生为例[d]. 江西财经大学, 2017.

3.林健英. 社会支持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问题研究——基于福建平潭的实地调研[d]. 福建农林大学, 201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