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家庭生育二胎对长子女的消极心理影响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

 2020-06-01 04: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文 献 综 述

内容摘要:中国政府决定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由此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但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往往会给长子女的心理造成消极影响,例如会产生失落感,形成烦躁、易怒的性格等等。孩子在儿童期身心健康发展是其日后成人成材的必要基础,所以家庭生育二胎对长子女的消极心理影响这一现象和问题应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分析这一现象的研究状况,探讨二胎对长子女的消极心理影响这一问题,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二胎政策 长子女 消极心理 研究综述

一、研究的基本状况

据笔者观察,国内各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家庭生育二胎对长子女消极心理影响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并不是很多。笔者在CNKI总库平台以”生育二胎”、”长子女”、”影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在2007年到2016年长达10年的时间内,以此为关键词的研究也就仅仅137篇。全部论文的时间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年份所发表的论文数

年份

频数

比例(%)

累计比例(%)

2007

3

2.19

2.19

2008

5

3.65

5.84

2009

4

2.92

8.76

2010

3

2.19

10.95

2011

10

7.30

18.25

2012

3

2.19

20.44

2013

12

8.76

29.20

2014

23

16.79

45.99

2015

41

29.93

75.92

2016

33

24.08

100

合计

137

100.00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数量上,10年内关于二胎对长子女的影响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2007年到201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所发表的论文数占全部论文数的20.44%,这一阶段的研究之所以少,是因为中国政府对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收缴罚款,依靠”计划外生育罚款/社会抚养费”来制约人们的生育行为。从2013年到2016年为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所发表的论文数占全部论文的79.56%,是第一阶段的4倍,是研究急剧增加的阶段,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逐渐实施了”双独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结论

1.生育二胎的原因

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的供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及老年化趋势的进一步加重,中国政府由此出台了”全面二孩政策”,在此大背景下,加上中国人的传统思想就是多子多福,所以更多家庭选择生育二胎。但除此之外,仍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这一行为选择。

西南财经大学马良等人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独生长子性别是否会影响父母的二胎生育意愿。结果表明,独生子女性别对父母二胎生育意愿有影响,并表现为独生男孩显著降低了居民的二胎意愿且这种影响对城市居民更显著。

《小康》的记者罗屿在其《二胎:生还是不生?》的这篇文章的报道中,从微观的角度指出,独生子女家庭是风险最大的家庭,在当前社会,这是一个冷酷甚至残忍的现实,预防”失独”情况的不幸发生,更多家庭会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

2.长子女对父母生育二胎的态度

苏州科技大学曹梦娅等人在科研立项省指导项目中研究儿童对父母生育二胎的态度及成因分析,用自编的”儿童对于父母生育二胎的态度及其成因调查问卷”对无锡市和苏州市总计510名5-12岁儿童进行调查,发现37.45%的儿童同意父母生育二胎,29.61%的儿童持反对意见,32.94%的儿童持保留意见;并且儿童是否同意父母生育二胎还与孤独感、同伴关系、家庭教育和现代传媒等有关。

宋梅基于108名大班幼儿的访谈,以”同胞意愿”为基础,从儿童视角看”二孩”,并从性别、数量和时间三个方面对”同胞意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胞角色”认知、观点采择能力和”同伴效益”是影响幼儿”同胞意愿”的主要因素。

3.家庭生育二胎对长子女的消极影响

西南大学沙莎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二胎出生后,长子女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烦躁、易怒和焦虑的情绪,有情绪障碍突出的表现,易打人、毁物、哭泣、少言、懒动、多疑、感到恐惧等。

早期研究表明,独生子女心理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倾向多血质者居首位,非独生子女则以粘液质者居首位。当二胎出生后,长子女在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也可能经历个性由多血质向粘液质的转变,个性的突然转变,是儿童心理疾病的早期症状之一,异常行为也会由此增多。

赵乾坤等人基于二胎政策下主要对长子女的社会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因为长子女处于幼儿发展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化问题有个性社会化问题、情绪社会化问题、社交社会化问题和行为社会化问题。

4.造成长子女异常问题的原因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曾经在《中国妇女报》发文指出,出生顺序对孩子的心理有影响,伴随着二胎的出生,长子女必须学会面对自己爱的环境的改变,同时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而这一要求有时候会超过了长子女能够承受的能力范围。

张爱珍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指出,家庭内环境变化造成的长子女心态变化以及性别观念对长子女的心理影响,因为长子女认为二胎会威胁并逐渐取代自己在家中的地位,逐渐会失去安全感。

西华师范大学的毛乐等人基于”全面二孩”情况下研究家庭教育的误区,认为当前二孩家庭主要存在忽视长子女、偏爱偏宠第二个孩子以及有老人代行长子女抚养权,并没有平等地对待两个孩子。

5.预防和消除长子女消极心理的对策

综合笔者阅读的各篇有关学术论文刊物,大体对策有家庭在选择生育二胎之前,父母要与长子女进行商量,并且在二胎出生后,父母要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如果长子女出现异常问题要及时关注和理解,努力调试长子女与次子女的关系;学校和家庭的两者合作,共同关注长子女的情绪变化,为长子女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值得重视和加强探讨的领域

1.引导孩子培养社会情感

社会情感就是指个体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意识和倾向。对想要生育二胎的父母来说,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就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孩子将来就不会抵触二胎的出生。

2.关心长子女的心理健康,建立有效的宣泄机制

在二胎出生后,可以用ABC理论解释长子女出现消极心理和情绪障碍的原因,因此父母应该通过自身的行为帮助长子女检查并认识到非理性信念,通过适当的方式排除长子女积压在心中的不满情绪。

3.协助长子女成长过程中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

长子女成长的整个过程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当父母生育二胎时,父母应该帮助长子女学习因这种变化而需要学习的新内容,帮助长子女调节和适应心理上的变化,帮助长子女学习并适应新的家庭关系。

参考文献

(1)马 良,方行明,雷 震,蔡晓陈.独生子女性别会影响父母的二胎生育意愿吗.西南财经大学.2016.6.

(2)罗 屿.二胎:生还是不生.

(3)曹梦娅,孙 悦,姚玉兰,周 游.儿童对父母生育二胎的态度及成因分析.苏州科技大学.2016.

(4)宋 梅.同胞意愿:从儿童视角看”二孩”.上海教育科研.2016.

(5)沙 莎.浅析二胎家庭中长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出路.西南大学.2015.

(6)崔伊薇,高文华,王桂英.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探讨.中国学校卫生.1994(4).

(7)赵乾坤,王立君.浅析二胎政策下长子女社会化问题及对策.浙江师范大学.

(8)孙云晓.出生顺序对孩子心理有影响.中国妇女报.2015.8.13.第B02版.

(9)张爱珍.二胎子女心理问题研究及对策.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南校区.

(10)毛 乐,曾 彬,李 阳.基于”全面二孩”情况下的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教育导刊.2016.6.

(11)宋 梅.生育第二胎对长子女的心理影响及对策分析.南京师范大学.2015.

(12)风笑天.”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对年轻家庭亲子社会化的影响.东南大学学报.2015(4).

(13)王占吉.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研究.长春理工大学.2009.

(14)李益倩.生育第二胎前,请”关注”老大的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4(14).

(15)江 俊.想生二胎,是睿智的父母做睿智的事情.[期刊论文].恋爱#183;婚姻#183;家庭(纪实版).2015(8).

(16)陆士桢,王 玥.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二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2.

(17)徐 愫.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2.

(18)许莉娅,童 敏.个案工作(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全国13所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编写组.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4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研究的问题: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生育第二个孩子,但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必定会影响原有的家庭关系、特别是会对原有的亲子关系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由此发展,必定会对长子女的心理造成影响,例如会产生失落感形成烦躁、易怒的性格等等,喜剧酿成悲剧的情形都有可能发生。本课题旨在分析父母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后,长子女会出现哪些异常心理和行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以及为了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甚至是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生育二胎之前和之后父母在面对长子女时该如何做,进而提出预防和消除长子女产生”二胎焦虑”消极心理的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