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矿业类 > 测绘工程 > 正文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可达性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B方向)文献综述

 2020-03-12 10:03  

基于GIS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可达性研究#8212;#8212;以张家港市为例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建筑高度密集,各类自然、人为灾害不断发生,强度不断加大。灾害发生时,如何快速有效地疏散人群、提供足够的避难空间成为城市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课题。以防灾公园为主题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成为当前国内外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8】。

概念

应急避难场所是指为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等,用于临灾时或灾时、散和避难生活,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设施的一定规模的场地和按应急避难防灾要求新建或加固的建筑,是民众用于躲避灾难的最重要的安全场所,应当作为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来建设。由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立与运营旨在为广大市民提供尽可能普遍的、相对公平的福利保障,其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为市民提供服务的效果,故建立科学的测度方法对其布局合理性进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15】。

间可达性是指从事某项活动时到达某一空间位置的便捷度【9】。资源服务总量有限且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可达性往往取决于需求与供给的空间分配关系。研究城市公园的有效避难空间供给与居民的避难需求在空间上的平衡关系,科学分析避难可达性水平,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以及制定有效应急减灾对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国内外发展概况【15】

公共设施空间研究的时间比较长,成果相对丰富,已有研究涵盖了商业、医疗、教育、体育、休闲及公共娱乐等多个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于探讨公共设施配置的空间合理性,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评价公共设施分布的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相比之下,国内公共设施空间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对象仅涉及医院、学校、公园绿地等部分公共设施,理论与方法体系尚不成熟,但主要研究方向与国外大致相同,研究焦点大都集中在公共设施的选址与布局以及空间可达性与公平性等方面,研究的核心目标也都在于探讨公共设施空间布局的合理程度,但相关研究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1.区域概况

选取张家港城区作为研究区域。张家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常年受到海洋、陆地两大地理单元的多种灾害侵袭。除风灾、暴雨、龙卷风和地震外,交通、化学事故、工伤死亡及火灾日益突出,且表现出复杂性、人为性、多样性、放大性等特点。现有的避难所属示范性建设,避难服务限于局部地区,不符合减灾的社会公平性,且缺乏较为科学的系统规划。就城市而言,快速转移、安置受灾人群是应急减灾工作的重点。因此,在进行防灾公园的规划建设时,必须重点考虑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