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正文

单轴联动光伏阵列反追踪装置的机械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4 09:04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

1.1 光伏阵列发电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推动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向前发展。1893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光生伏打效应”,即“光伏效应”。1930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1954年,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太阳能电池。同年,韦克尔首次发现了砷化镓有光伏效应,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 镉薄膜,制成了第1块薄膜太阳能电池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可再生 能源的应用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众多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力度,使得世界光伏发电产业高速发展。 1997—2007年,太阳能电池的产量125.8MW(该功率为峰值功率,下同)增加到4000.05MW,年平均增长率高41.3%。根据欧盟联合 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10%以上,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20%以上,在不远的未来将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体。

1.2 设计意义

相比较于双轴自动追踪系统,单轴系统的成本更低,可靠性高,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而在发电效率较低的地区,双轴系统成本太高,单轴追踪系统结构简单而且费用较低。所以需要设计出一款能满足发电效率较低的地区使用的单轴自动追踪系统。

1.3 设计目的

通过设计一款应用于阵列式光伏发电的单轴联动反追踪装置,通过简化机械结构设计,设计新型单轴联动追踪方案代替原有独立追踪系统,结构简化,耐用性高,可有效降低因加装追踪系统而产生的额外费用;通过反追踪控制方案的设计实现对光伏组件的自规避阴影解决方案,有效提高早晚发电的收益率。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1. 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首先,首先查阅大量光伏阵列追踪系统的相关文献、文章及设计方案。对基本的设计思路有所了解,也积累一部分设计相关机械机构的经验。然后初步确定方案。并学习AutoCAD完成图纸的绘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