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工业工程 > 正文

南京龙蟠润滑油有限公司生产系统优化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13 03:04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在全世界范围看,润滑油作为一种用量小、作用重大、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产品,在国内各个行业、各个角落都能见到它的身影,甚至它与国家的安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它又是最具有品牌效应的石油产品,是各大石油公司实力和形象的代表,所以无论哪个国家都特别重视润滑油特别是高档油品和特种油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1]。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国内的润滑油销售市场对国内外的各大润滑油企业开放,逐渐结束了润滑油计划经济时代,由国家计划配置转变为市场调节,润滑油产业完全市场化。润滑油生产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大大小小的润滑油生产厂在各地建起。至此,润滑油的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行业。从中国润滑油的发展看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2]:

第一阶段为 1992 年到 2003 年的 12 年间,中国润滑油市场经历了由混乱到基本有序的过程。据相关资料介绍,在润滑油发展的最”鼎盛”时期,全国各地的生产厂就有 4100多家,品牌达到 6000 余个。有的润滑油企业逐渐壮大,有的企业合并重组为集团,也有的企业经历负增长进而在市场上消失了。如中国石油在 2000 年统一了系统内的润滑油业务,成立了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中国石化在 2002 年也对系统内的润滑油业务进行了整合,成立了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这两大公司润滑油业务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润滑油行业的发展;民企润滑油代表统一润滑油通过大量媒体宣传,在 2002 年一举成为我国润滑油的知名品牌;国外的润滑油公司也借助其大品牌,大举进攻国内市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挤压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

第二阶段从 2004 年到 2006 年,是中国润滑油行业重新洗牌的阶段。2006 年中石化、中石油实行控制基础油销售的策略,通过资源控制配合市场杠杆,使得劣质润滑油产品快速灭亡,大品牌精益求精,在行业的整体进步中实现并优化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润滑油行业迎来了行业市场集中规范时期。据报道,2005 年全国的润滑油调和厂至少被淘汰一半以上,那些真正有实力、产品质量过硬的大型企业则逐步扩大了销售网络,进而占领了主要市场,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值得一提的是,经过 2005 和 2006 年以昆仑为首的本土润滑油大型企业的艰辛拓展,世界大品牌的润滑油在我国高端润滑油市场由 80%的份额下降到 60%。

第三阶段从 2007 年开始,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高价运行,石油低价格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随着润滑油加工技术的进步,目前基础油正逐渐由 I 类向Ⅱ和Ⅲ类转变,经过加氢处理技术生产的基础油价格一定要比Ⅰ类基础油高;其次随着我国节能、环保等新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应的润滑油新规格标准在陆续制定中。这些方面都注定了润滑油今后向高质量和高成本的方向发展。目前市场发生的变化为:(1)为了防范风险,润滑油企业和添加剂企业之间,润滑油企业和汽车行业、机械制造业之间必定要建立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2)大部分中小润滑油企业将走细分市场的发展道路,即特种化道路和差异化道路;(3)品牌将进一步集中,润滑油生产厂商将进一步减少,大公司将进一步抢占市场,挤压小品牌;(4)随着汽车行业的崛起,汽车维修养护行业的整合同样给润滑油销售渠道带来新的增长点,各个润滑油公司定会在这一销售渠道中激烈竞争。

伴随着我国汽车业的迅猛发展,我国润滑油的消费也水涨船高,目前我国已经变成世界第二大消费国,润滑油已经摆上了大型超市的货架。中国汽车行业和汽车服务业的迅速发展给润滑油行业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大和车主更加注重维修保养,市场必然会继续增加。这块巨大的蛋糕几乎使所有的国际知名润滑油品牌落户中国,在短短的几年间,润滑油成了国内外石化企业相互抢夺的热门生意,特别是 1992年以来,随着我国润滑油市场的逐渐放开,美孚、壳牌、BP、嘉实多等凭借其国际品牌的优势在我国润滑油市场形成强烈的冲击,在短时间内迅速占领了我国高端润滑油的市场。

1.2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