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机械机电类 > 工业工程 > 正文

第三代前景理论在质量检测设备使用策略上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5-31 08:05  

文 献 综 述

一、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企业的设备和设施是企业的重资产,在公司的总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设备是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物质基础。所以对这些设备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布局有重大的意义。

设备的维修决策也逐渐从原来的自行维修转移到委托维修模式。自行维修主要分为两种模式:集中维修和分散维修。集中维修是组建专门的维修部门,所有的维修人员和维修力量都由该部门进行调度。这样的优点是整体的维修水平非常高,因为该整合了企业所有的设备管理的人才和专家,当遇到复杂问题时容易解决。它的缺点是维修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在与生产部门合作沟通时容易出现生产工作与维修工作冲突的问题。因为组织架构流程的关系,不能及时的去处理停机的设备。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维修人员,称为分散维修。部门的维修任务由自己小组负责。这样模式的优点是每个部门能够将生产和维修的工作统一起来,灵活的安排维修工作。其缺点就是没有把企业的维修力量充分的整合起来,造成了人员的冗余和遇到技术难度大的维护任务时将特别的费时费力。委托维修即是设备维护业务委托给其他企业进行。企业自身资源的约束和竞争环境的变化是促进维修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促进了企业的设备不断的走向自动化,集成化。设备的内部构造也变的的更先进和复杂,它的功能也变的更加的强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设备维护工作变得非常棘手也需要更专业的维修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资源薄弱的企业就必须寻求和外部的资源的合作。其次是竞争环境的变化。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个经济体联系的越发紧密,企业的竞争越发的加剧。为了有效的控制运营成本,与外部维护供应商合作也越来越被企业采用。

提高维修的质量,降低成本是业务外包的优点。但是企业如何去确定设备使用时间阙值让设备维护供应商迅速积极的响应维修需求,尽可能的降低维修的周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二、国外文献综述

日本中鸟清一于上世纪 60 年代提出全员生产维修制度[2]。全员生产维修追求率全系统、全员参与,目标在于提升设备的综合经济效益[3]。全员生产维修注重人在设备管理中的作用,要求领导和员工都参与。这一体制随着日本企业的全球化扩张在国际上影响广泛[4]。美国的后勤工程学认为设备在最初的设计制造阶段就应考虑设备日后的维修管理问题,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备件及与设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等相关的实验数据[5]。与设备综合工程学注重设备本身和全员生产维修注重员工参与不同,后勤工程学从设备设计制造开始就注重设备的整体管理效益,追求设备全寿命周期的最经济性 [6]

三、国内文献综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