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4:04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的目的

由于美联储及美元所具有的特殊地位,美联储加息将会对世界经济及金融市场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中国作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重要参与者,研究美联储加息对中国产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现实状况进行反思的结果。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内投资和消费水平疲软,房地产业萎靡不振,股市出现震荡,中国人民银行数次降息降准以刺激金融市场,这些都与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趋紧,资本外流息息相关。所以,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1.2研究的意义

美国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也决定了美国货币政策变化会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纵观历史,美联储历次加息都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美联储加息溢出效应的研究一直吸引各国学者。美联储加息,意味着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收紧,这将会支撑中长期美元指数走强、带动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进而使美元进入强势周期。在全球资本流动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此次加息必会引起部分国际资本流出新兴经济体,很可能导致大多数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货紧缩、本币贬值甚至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临通货紧缩、本币贬值甚至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中国的货币政策十分有必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动向。而三元悖论指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完全流动和固定汇率这三大目标。研究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清楚地了解我国面临的内部形势和外部冲击,才能提出更加有效、有价值的应对策略,为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助力。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在利率平价理论方面,国内学者李瑞平(2017)认为,我国在国产权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力度较弱,利率平价在中国的表现还不是很好。短期资本项目还未开放、人民币汇率及利率市场化还未形成;资本流动、人民币利率、汇率间的关系不协调,导致利率平价理论对我国汇率解释力不强,使我国在利用这些政策条件时面临困难。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市场化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和完善,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已呈现出增强的趋势[1]。国外学者YANG Changjiang ;ZHONG Ninghua(2017)认为相对于基本均衡汇率等方法,扩展型的购买力平价方法更适合于度量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世界银行2005年购买力平价数据显著降低了关于人民币低估程度的估计,根本性改变了人民币汇率问题争议的形势,而有关世界银行数据本身被低估的观点未必成立;最后,当前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严重的低估[11]

二、在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货币政策影响上,国内学者谢百三、施婷(2004)认为,从历史上看中美两国利率并不同步运行,通过分析2004年CPI走势,指出支持前期CPI走高的原因——翘尾因素,粮食价格上涨等影响正在逐渐减弱,而且我国CPI已经逐步回落,因此加息压力不大。另外中国对加息极为谨慎,不会与美元频频联动。最后,指出我国慎重加息对汇率,就业,金融稳定,房地产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6]。学者刘宏海(2016)也认为,短期不宜加息并不意味着长期不宜加息,根据目前趋势,美国的加息周期至少还会延续一年多时间,中国后续的利率政策可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而相机抉择[3]。国外学者Ding, H (Ding, Hui)1;Kim(2017)认为,美联储基础利率变动会对拉丁美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拉丁美洲国家的短期影响较大,调整周期较短;对亚洲国家的长期影响较大,调整周期较长[12]。Chortareas, Georgios;Kapetanios, George;Magkonis(2018)也认为美联储加息对新兴经济体股票价格、资本流动及汇率均具有显著冲击,特别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效应更强[14]。Macewan, Arthur(2018)则认为美国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会影响到新兴经济体资产价格,但是这一影响程度则并没有预先估计的那么大[15]。国内学者何伟文(2016)则提出要有效抵御和化解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最重要的是把我们自己的经济搞好,对美联储加息提出了实质性建议“中国应对美联储加息的关键在于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以及保持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灵活性以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8]

三、在中国货币政策的相关变化方面,徐忠(2017)指出,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行使中央银行职责以来,在经济约束和结构性特征异常复杂的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当局根据中国经济金融的实际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断突破思想束缚,积极探索和初步形成了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政策体系和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和宝贵经验,同时全面梳理了危机以来国外宏观经济理论的新进展、货币政策框架的新方向、货币政策操作的新模式和货币政策调控策略的新变化[2]。刘玉龙, 李延霞(2018)提到,央行下调部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4]。明明, 刘扬(2018)提到,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资本流动日益增加,全球经济联动性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外溢性逐渐突出,因此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问题亟待解决。建立合理、公平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体系,通过构建有效率的国际货币政策协调体系,从而实现帕累托效率均衡,应当成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目标。在制定货币政策决策时,一国货币当局应当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并将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对本国带来的外部性纳入考虑因素,从而实现本国福利的最大化。面对国际外流及人民币贬值压力,我国央行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可通过提升公开市场操作(OMO)频率等方式对冲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对于中国的溢出效应较大,因此央行需要逐步加强对于政策利率调整幅度和预期的管理,从而减少负面溢出效应[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