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中美利差下中国利率汇率联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4:04  

1.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中美利差指中国国债收益率与美国国债收益率的差额,利差反映了投资者的汇率预期,而汇率对利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无套利均衡下,人们会通过调整汇率预期使利率恒等式成立。汇率与利率是研究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汇率用来表示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值,利率表示货币在国内资本市场的价格,同时,汇率与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2018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美利差收窄,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家实行的“宽货币”政策使得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裕,绝对利率水平(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和相对利率水平(中美十年期国际收益率之差)都处于近三年的低位。而利率与汇率的彼此制约,使得我们对如何在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之间做出选择这一问题提出疑问。一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转型,这意味着美元依旧强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减速仍未见底,国内和国际经济贸易环境短期内难见根本性改善。因此,本文在中美利差走出“舒适区”,持续收窄,人民币处于相对弱势的情况下,分析央行如何协调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关系,实行怎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以此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中美利差持续收窄,人民币相对美元会有贬值压力,央行必然会进行汇率调整,而利率与汇率又相互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通过对中美利差下中国利率汇率联动机制的实证研究,了解基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关系,这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实际意义上说,通过研究利率汇率的联动机制,制定最合适的利率汇率水平,使人民币在相对弱势的水平下仍保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各国学者对利率-汇率的相互关系均有研究,从19世纪下半叶起,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利率汇率关系的研究。GeorgeGoschen(1861)提出国际借贷说,认为外汇的变化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而国际借贷受本国利率水平影响,所以汇率与利率间存在一定的关系。Mundell-Fleming(1963)提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主要采用流量分析法研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和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搭配使用对国内外经济均衡的影响。凯恩斯(1923)提出利率平价假说,其沿袭了购买力平价在商品市场的一律定价分析法,分析市场上资本的国际流动,根据购买力平价,两国的利差决定了两国汇率水平。该理论包括非抵补的利率平价和抵补的利率平价两部分,是一种短期分析理论。另外,Simone与Rezzak(1999)建立了汇率的长期模型,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肯定了利率与汇率之间的长期协调关系。Ronald MacDonald amp; Jun Nagayasu(2000)使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对14个工业国家的宏观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发现实际利率与实际利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国内学者对利率汇率关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沈国兵(2002)通过研究外汇管理体制变革与利率、汇率市场化互动机制,得出了“外汇体制变革影响利率汇率市场化,而利率汇率市场化又决定着外汇管理体制变革”的结论。何慧刚(2008)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美实际利差进行分析,提出了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协调策略、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李孟菲(2014)基于利率平价模型探讨了中美利率汇率的相关性,得到了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下,中美利率和汇率联动机制有所加强的结论。赵东喜(2016)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中的国际利率联动问题进行了研究,运用数理推演与实证检验的方法探讨了国际利率联动影响中国对外汇率,进而影响中国的利率的问题,并建立了中国利率联动应对机制。张娥、王晓芳(2017)基于EEMD、滚动窗口相关系数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名义汇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发现,名义利率和名义汇率不同波动频率的分量之间均存在异质性,即波动频率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不同的特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