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我国证券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3 11:04  

选题的背景:

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就是分析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活动时的决策过程。凯恩斯从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更迭的心理因素的角度来解释投资者行为,认为投资者行为是”一时血气的冲动”。而以马柯维茨的最优资产理论和法玛的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等为代表的传统金融理论,则以投资者是理性的基础,投资决策过程被抽象为理性者追求主观预期效用最大化,投资者根据所有获得的信息有能力为证券定价,在不确定条件下,他们的主观概率是无偏差地分析投资的最优投资组合,得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范式,这构成了现代投资行为分析的主流。

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在现实中存的诸多认知偏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致使人们并不总是以理性态度作出决策,进而影响到资产定价。这说明主流金融学有着无法克服的缺陷。Richard H.Thaler(1999)具体指出了在以下五个方面标准金融无法解释的异象:红利之谜、弗里德曼一一萨维奇困惑、赢者一输者效应、惯性效应、投资者情绪效应1997至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金融事件如美国股市在2000年的大起大落、长期资本基金(LTCM)的破产保护、老虎基金的倒闭等,也更加深了人们对市场有效性及投资理性的怀疑。在学术研究和金融实务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人的行为、心理感受等主观因素在金融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学修正了标准金融学理性人假设的论点,指出由于认识过程的偏差和情绪、情感、偏好等心理方面的原因使投资者无法以理性人方式做出无偏差估计,探讨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和市场效率问题必须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行为金融学理论无疑是一个更加逼近真实市场行为的理论。

我国证券市场创立的时间不长,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毫无疑问非理性的心理和行为因素在这样一个市场中会起更大的作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所表现出来的跟庄、推崇股评、高换手率等非理性行为和市场非有效等相当严重的情况,恰好证明了这一点。随着我国证券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过去基于操纵市场、套耿内幕消息等投资手段正在失去效力,实力雄厚的国际投资机构加盟我国证券市场,国有银行的近期上市都将使证券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长期以来,证券市场效率问题备受学术界、实物界的关注与争议。它涉及到证券市场是否有效、资产价格是否无偏差地反映所有信息以及投资者是否理性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在新形势下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对我国证券投资者行为的研究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具有现实紧迫性。

选题的意义:

#160;1.理论意义

传统金融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资产市场的均衡价格,证券未来的现金流及信息面的变化,行为金融学理论虽然进一步结合了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分析。文章从机构投资者的角度对中国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及投资策略问题上展开分析

2. 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升入,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所以投资者的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基金,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投资收益有关。目前,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拥有量十分巨大并且占据主导地位,要想很好的理解今天的证券市场我们要密切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实际,认真地研究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行为,这对于投资者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掌握有效的投资理论和理性投资具有重要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