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与功能演化的规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0 04:04  

一、国际金融中心

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

美国金融学家Kinderberg(1974)从功能上给出了金融中心的定义,他认为金融中心聚集着银行、证券发行者和交易商,是承担着资金交易中介和跨区域价值贮藏功能的中心区,它不仅要对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及投资进行跨时结算,将资本从储蓄者手中转移至投资者手中,还会影响不同地区间的资金交付和转移。【1】吴念鲁,杨海平(2008)认为国际金融中心指在国际区域内或世界范围内发挥金融资源聚集和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国际金融中心功能是区域经济相互影响的特殊表现,是国际金融中心所在城市通过聚集全球金融资源形成蕴含一定经济能量的进入辐射源。【2】杨长江,谢玲玲(2011)认为国际金融中心指面积不大的一块区域,能够提供最有利的地理区位,最便捷的国际通讯手段,最有效的国际支付清算系统,并能为进出口业务提供融资,因而聚集数量庞大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总部或分支机构,集中开展金融业务。【5】

二、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

1、金融中心形成理论:

从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机制来看,比较有说服力的理论是金融积聚论。该理论基于规模经济学与区位经济学理论,将聚集效应用于解释金融集聚,它强调了在影响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诸多因素当中,集聚所带来的巨大效益。【1】Kanfnan(2001)认为,进入中心城市或地区的兴起和衰弱,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些地方作为主要商贸中心,交通枢纽,首都和中央银行总部所在地点位置变迁及战争的影响有关。二战后,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变化,都全部或大部分反映了上述特征,Kaufnan还认为增长强劲的国民经济和具有严格会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的金融机构以及强大的法律体系,是一个金融中心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条件。Cehrig(1998)利用市场摩擦理论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了某些地理上的聚集趋势和分散趋势并存,其影响因素存在着对金融中心心形成的向心因素和离心因素。其中向心因素有规模经济,信息溢出效应,市场的流动性。离心因素则是指市场进入成本,政治干涉以及地方保护。这些因素往往造成金融业进入壁垒,不利于金融中心的形成。【11】

2、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及条件

吴念鲁,杨海平(2008)认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主要应该具备的条件有:①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基础设施②国内或区域内稳定的政治局面,发达的经济水平及广阔的市场前景。③货币的可兑换性。④完善的市场结构,相对开放自由的市场体系。

⑤有利于创新又不失规范的监管体系。⑥有活力的进入企业和良好的进入基础设施。

⑦能够凝聚一流国际人才的吸引力和机制。1王巍,陶长高(2010)认为主要条件应具备实体经济的繁荣,国际贸易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强大,货币的国家化和货币市场的稳定,金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