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0 11:03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政策的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资产规模小、经营管理不规范、相关制度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导致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融资困难。2012年4月,证监会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这一全新的直接融资方式,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是中国的高收益债券,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债券市场结构、投资主体结构和利率结构尚未健全,对于新品种债券的推出还在摸索尝试阶段,各方面制度还在建立健全中,并且目前法律对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规定较为灵活。发债企业信用等级偏低和债券利率较高,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存在着较大的违约风险,因此,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风险度量和防范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Logistic 分析在信用风险的度量中已被广泛应用。Olson(1980年)应用 Logit 回归创建了信用评级实现模型。Madame(1983年) 使用Logistic 分析将贷款用 P 值划分为风险贷款和正常贷款。Westgaard(2001年) 使用 Logistic 分析发现,预测公司的破产概率可以使用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收益率、资本结构等指标,模型误差率只有 8%。Dutta(1988年) 最先将神经网络应用于债券信用评级,研究自变量数量和网络构架对等级辨别力的影响,准确率高达 80%,从此以后,信用风险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包含了神经网络法。Kealhofer 和 Kurbat(2001年) 提出,KMV 模型结合了之前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长处,使用违约概率来评价公司的信用情况,其结果精确高效。David J.Denisa 等人(2003年)提出,信用评级的高低与债券发行偏好相互影响,信用评级较低的公司大多选用私募方式。Jarunee Wonglimpiyarat(2016年)指出虽然“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给予中小企业融资很多支持,但是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前景还取决于其创新能力和所在的行业。Robel Cole和Tatyana Sokolyk(2016年)根据信用需求指标将中小企业分为四个类别,并指出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信用风险的区别。

许付漪(2012年)提出,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能够作为信托产品的代替,明确其风险和收益同高的特性,了解对其投资的高风险性。安国俊(2012年)在研究国外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基础上提出大量的创新进而对信用风险的严控非常有益。陈腾龙(2012年)等人认为,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融资额度,也可以扩展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但外部监管机构应该对其进行政策支持。张帅,杨小玄(2012年)认为,信用缓释工具的应用可以帮助控制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的风险。张津昊(2014年)在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运行两年后归纳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运行现状并支出了其遇到的诸多问题,如:违约率上升,日益“平台化”和“通道化”等。谭春云(2014年)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法律制度出发,指出中小企业私募债因其自身特点而导致其信用风险与生俱来,但有效的法律制度设计和安排能够起到防范、降低和化解信用风险的良好作用。赵素芳,李毓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中小企业的预期违约率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其自身的信用风险较高,商业银行应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适度地放宽中小企业借款的要求。姚嘉(2015年)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的特征和成因,利用SWOT分析,将国内中小企业私募债和国外高收益债券进行对比,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度量模型——PFM模型,并对我国私募债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李雅申(2016年)根据中小企业私募债信用风险行业性、经营性以及主观性的特点,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创新中小企业债券融资方式和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分摊机制。

2012年至今,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发展迅速但其在我国的运行历史不过五年,国外高收益债券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但是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既要认识到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市场的开放程度和透明程度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起来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考虑如何应对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的信用风险时应立足于实际,对症下药。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2.1本文的研究提纲如下: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