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经济学 > 正文

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及融资模式的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8 12:02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发现随着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正在增加。在省级统筹的前提下,有许多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出现养老基金收不抵支的现象,基本养老金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压力。随后就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总结归纳了我国现行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个人账户的“空账”导致财务收入和支出严重失衡;其次,隐性债务的存在导致统筹基金的缺口越来越大,迫使养老保险缴费保持高位;最后,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仍有不足,整体水平较低。本文最后,针对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选择,并提出了发展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融资模式

Abstract

With the arrival of aging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problem of endowment insuranc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all circles of socie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makes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elabor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ina, and finds that with the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scope of basic endowment insurance, the financing gap of endowment insurance is increas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Provincial co-ordination, there are many province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ast and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pension funds not offset, the basic pension i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n it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financing system, 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s current financing model: First, the "empty account" of personal accounts leads to serious imbalance of financi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econd, the existence of hidden debt leads to a growing gap in the co-ordination fund, forcing pension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to remain high; and finally, China's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still inadequate, the overall level is low. Finally,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financ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oice of the financing mode of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ng mode of endowment insurance.

Key words: aging population; old-age insurance; Financing model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3

1.2.1 国外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 3

1.2.2 国内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 4

1.2.3 简要评述 4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5

1.3.1 研究内容 5

1.3.2 研究方法 5

第2章 养老保险融资模式概念及理论基础 6

2.1 相关概念界定 6

2.1.1 养老保险 6

2.1.2 养老金 6

2.1.3 养老基金 7

2.2 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理论基础 7

2.2.1 现收现付制 7

2.2.2 完全累积制 7

2.2.3 部分积累制 7

第3章 我国养老保险行业发展现状及融资问题分析 9

3.1 我国养老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 9

3.1.1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9

3.1.2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进一步增加 9

3.1.3 基本养老保险尚处于省级统筹层次、资金分散 10

3.1.4 资金缺口日益扩大、基本养老金面临可持续性压力 10

3.2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的变迁 12

3.2.1 从1951-1985年:企业自筹 12

3.2.2 从1986-1990年:融资改革 12

3.2.3 从1991-1996年:“统账结合”模式的试点阶段 12

3.2.4 从1997年至今:“统账结合”模式的规范阶段 13

3.3 当前融资模式存在的问题 13

第4章 我国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选择 15

4.1 现收现付制的可能性 15

4.2 基金累积制的可能性 15

4.3 中国独有的“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 15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0

附 录 21

绪论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同时由“独生子女”政策所产生的“双独家庭”越来越多,在“四二一”家庭模式背景下,新一代年轻人需要负担起沉重的赡养责任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难以维持,甚至造成“老无以养”的社会现象。面对日益高涨的社会生活消费水平,中低收入群体中的老年人很难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如何成功解决养老问题一直是全社会的热点民生问题。

如图 1.1所示,根据国家数据统计局公布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受抚养比率,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831亿,占总人口的11.4%左右。按照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占总人口的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年型社会”的标准,我国在21世纪初就已进入老年社会。

图 1.1 1999-2017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具体参见表A1)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过去二十年里,65岁及以上人口逐年增加,从2000年的8821万人增加到2017年15831万人,翻了将近一倍,老年人口占比越大,说明当期劳动人口占比减小。从人力资源成本来看,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阶段,而这意味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正在逼近。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逐年攀升,这表明,劳动力比例的迅速下降将严重加重未来社会的负担,而为了更好地供养上一代的“老年人”,高效、专业化的养老产业是解决老龄化社会沉重养老负担的必由之路。

养老服务业对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养老服务业的建设受到国家各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为了应对我国的老龄化现象,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以扶持养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一,在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方面。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提出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建立、市场促进等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中心、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服务体系,这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统筹城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住宅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加强农村养老服务,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市场,积极推进医疗养老服务一体化。这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在当前和未来部署养老金行业的发展。2017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老龄化发展”十三五“老年制度建设”提出了八大任务。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健康保障体系,繁荣老年消费市场,促进老年人宜居环境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第二,在发展养老保险行业方面。2005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文件指出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个人账户不扎实、规划开发方法不合理、覆盖面不够广泛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国发〔2018〕18号)。《通知》提到在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中央调整基金,对各省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基本养老保险按时足额发放。

很显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国家选择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以解决当前养老领域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而作为养老产业其中之一的养老保险也备受国家的重视。研究国家的相关政策,发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造成资金筹集困难,进而导致养老金支付压力大,这直接影响到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和养老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据预测,到2023年,65岁及以上人口将增加到2.7亿,到2035年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通高到30%以上[1]。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需要积极发展养老保险,而目前,养老保险发展面临巨大资金缺口。基于这个背景下,为了解决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资金问题,进行养老保险发展的融资模式研究,这有利于促进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在解决养老问题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

资金是一个行业建设最基本的要素,具有公益性的养老保险行业也是如此。资金问题能否解决也是养老保险政策实施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下降、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发展养老保险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资金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导致财务补贴不断加大,从当下来看虽然是卓有成效,也是最为可行的方法之一,但它给未来养老保险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因此,本文在研究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当前融资模式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当前及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融资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于丰富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理论研究,完善养老保险融资体系,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

解决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对策研究。Kenneth Kernaghan(1982)分析了加拿大政府在发展养老产业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指出政府关于扶持养老产业的相关政策相对较少,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加强对养老产业的管理和政策支持[2]。Futagami和Nakajima(2001)在生命周期理论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公共养老系统的内生增长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3]。Dungan和Bertoty等人在2011年通过运用成本效率分析方法对现有房屋和社区进行成本效率高的改造,让家庭和其他收入和中等收入的不同年龄的居民能够成功养老,这一方法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现象起一定的作用[4]。2012年Herrmann和Michael认为与老龄化有关的挑战最好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充分和生产性就业的政策以及更平衡的收入分配来应对[5]

养老保险融资问题的相关研究。1976年David Shulman和Ruth Galanter考虑到初始投资资金比较大,未来的收益相对较小,愿意投资养老产业的机构和个人比较少,因此社会缺乏投资。基于这个考虑,认为应该重组美国的养老产业融资模式,倡导政府先注入资金建设相关的养老机构和设施,再通过合同把产业经营权转交给企业和个人,因为不用考虑资金的投入,这样可以使企业的精力集中到提高服务水平上,从而提高养老产业的整体质量[6]。Bakshi和Chen(1994)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资产价格会不断提高[7]。Harry R.Moody(2005)认为加大政府对养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引入社会中的风险资本是解决目前养老产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手段[8]。2013年An H和Huang Z等人根据1990年至2007年检索到的数据,首次对企业DB养老基金的风险承担策略进行了全面分析,证明了企业养老金计划发起人在养老基金投资中采取了动态的风险承担策略[9]

国内关于养老保险的相关研究

关于养老保险发展的研究。何文炯(2018)认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依然处于分割状态、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现实进展不太理想、养老保险治理的理念相对滞后等[10]

养老保险的融资研究。最近几年,国内养老保险融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刘林奇和杨新荣(2012)选取1991-2010年度数据,利用ANCOVA分析模型,针对我国现收现付制和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融资模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应该在实行部分积累制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并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11]。赵科平(2013)分析了世界养老保险改革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经营实践,得出结论:部分基金制度是我国现阶段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合理选择[12]。詹皓婧(2016)在《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一文中提到,德国在1957年之前很长时期内曾使用过完全积累制,1957年后,改为实行现收现付制的资金筹集方式[13]。德国在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巨大挑战和从现收现付制走向完全积累制的国际大背景下仍坚守现收现付制,重要的原因是,完全积累制具有互助性弱、注重效率但难以体现社会公平的缺点。相反,现收现付制可以按照“社会救济”的原则在社会成员之间重新分配。陈凤敏(2018)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现收现付融资模式实现了代际收入再分配,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协调性,这与詹皓婧的结论相一致,但认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现收现付制加重了在职者的经济负担;基金积累融资模式则实现了代际内的收入转移,体现自我保障,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却也无法抵制通货膨胀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14]

简要评述

通过国内外有关养老保险的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分析发现:首先,老年护理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老龄化程度还会加快并达到高峰,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次,政府在发展养老保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已基本达成共识。最后,基于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我国当前较为适宜的养老保险融资模式为现收现付与基金累计相融合。一方面,现收现付实现代际收入再分配,它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共济性;另一方面,基金积累筹资模式则实现了代际内的收入转移,体现自我保障,有较好的激励机制。

随着近年来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养老保险任务不断加重,资金问题日益突出。大体来看,基于我国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相关研究还比较零散,没有明确的研究理论。本文旨在从融资的角度,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险发展情况及相关突出问题的分析,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出创新的、市场化的养老保险融资模式和政策建议。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研究内容

文章主要分以下三部分:

第一,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了我国现如今的养老保险发展形势,并对其中的问题一一进行剖析。

第二,我国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研究。本文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融资制度的变化,总结当前融资模式突出的问题。

第三,提出养老保险业融资模式的政策建议。结合以往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养老金融资模式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和支持。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和政策文件,我们对养老保险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融资模式以及当前国际上有影响的融资模式有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养老保险行业的应用方面。

宏微观相结合。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养老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分析了养老保险融资模式的运作细节。

养老保险融资模式概念及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界定

养老保险

要界定“养老保险”,就必须明确“养老保险”属于什么产业。在我国,养老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国内专家学者对养老产业理论起步较晚。从近几年“养老产业”领域的政策文件和研究成果来看,养老产业指的是“所有提供产品或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行业”[15],从产业链上来看,如图 2.1所示,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养老房地产、养老医药和老年人的日常消费。

图 2.1养老产业链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