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工程 > 正文

基于计算机的交通出行调查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08 04:04  

一、 引言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出行特征变化迅速。因此,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编制城市近远期综合交通规划,出台交通管理措施必须建立在牢牢把握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的基础之上,这种把握只存在于对现状交通状况正确有效的调查分析之中。交通出行作为生活方式,更要有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就需要对交通出行的特征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合理引导交通的发展,科学的安排交通设施的建设,进行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而要分析研究交通出行的特征,即交通源流的产生及其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向,以及以一定的交通方式在交通网络上的分布形态,最基本也最全面的手段就是进行交通出行调查设计。对于城市交通需求,交通出行调查能全面地反映出行者的社会属性信息和出行信息,刻画城市交通出行的特征。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吴鹏,吴稼豪[1](2012)认为,居民出行调查是交通规划中OD 调查的重要内容,是交通规划中需要收集的最基础资料之一,是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制定交通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在城市综合和专项交通规划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严宝杰[2](1997)认为,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科学依据。通过对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把握城市交通需求与土地利用以及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任西锋、孙华灿[3](2008)认为,政府对居民出行调查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工作滞后、调查间隔过长。由于开展居民调查影响因素众多, 而且目前采用的调查方法组织难度大、成本较高。采集的数据后期处理工作量大。除天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外,国内很多其他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工作近些年才陆续展开。调查工作多以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等标题等见于报端。调查工作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国内众多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滞后。

刘灿齐[4](2001)认为,目前国内城市交通规划中交通需求预测大多采用在国外应用比较成熟的”四阶段模型”,即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四个阶段。

姚国鑫[5](2010)认为,影响居民出行强度的因素主要与居民个人属性(年龄、性别)、家庭属性(收入水平、家庭类型和规模、承担角色)和社会属性(职业)相关。根据国内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来看,男性平均出现次数高于女性,收入高的居民平均出现次数相对较高,拥有小汽车的居民平均出现次数相对较高,有固定工作的居民平均出行次数相对较高。

邓中伟等[6](2010)认为,基于网络调查技术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出现调查受访者负担,提高了调查回应率。还具有快捷、低成本和无需录入的优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