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制药工程 > 正文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工艺设计文献综述

 2020-04-08 04:04  

一、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Internal Circulation , IC) ,是荷兰PAQUES 于80 年代中期在UASB 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第三代超高效厌氧反应器[1]。由于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 技术拥有者作了严格的保密, 直到1994 年, 才有相关研究的报道[2]。与以UASB 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相比, IC 反应器在容积负荷、能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 代表着当今世界上厌氧生物反应器的最高水平[3~4]。

IC 反应器由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5 个基本部分组成。核心部分是内循环系统,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组成。由图1可知,IC反应器像是由第一厌氧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叠加而成,每个反应室的顶部各设一回流管直通IC反应器底部 [5]。

由图(1)可知,进水(1)由反应器底部进入第一反应室,与厌氧颗粒污泥均匀混合,大部分有机物在这里被转化为沼气。所产生的沼气被第一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2)收集,沼气将沿着提升管(3)上升,沼气上升的同时把第一厌氧反应室的混合液提升至反应器顶的气-液分离器(4),被分离的沼气从气-液分离器顶部的导管(5)排走,分离出的泥水混合液将沿着回流管(6)返回到第一厌氧反应室的底部,并与底部的颗粒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IC反应器的名称由此得来。

经过第一厌氧反应室处理过的废水,会自动的进入第二厌氧反应室被继续进行处理。废水中的剩余有机物可被第二反应室的厌氧颗粒污泥进一步降解,使废水得到更好的净化,提高出水水质。产生的沼气由第二厌氧反应室的集气罩(7)收集,通过集气管(8)进入气-液分离器(4)。第二厌氧反应室的泥水在混合液沉淀区(9)进行固-液分离,处理过的上清液由出水管(10)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可自动返回第二厌氧反应室。这样,废水就完成了处理的全过程[6]。

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的优点

IC反应器具有以下优点:(1)有机负荷率高;(2)高径比大,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省;(3)出水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且具有缓冲PH能力[7];(4)启动期短[8]。但根据研究表明[9],厌氧反应器结构对厌氧消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国内外在IC 反应器的工艺和设备等方面作了很多研究,但在反应器结构设计和优化方面还缺乏理论指导,许多投入生产运行的反应器都是凭经验设计的, 反应器内空间利用率低。在结构优化, 提高整个反应器的效率方面, 还存在较大的挖潜空间。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

三、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0 年止, 全球所有行业已建成IC 反应器132 座, 其中我国有3 座[1]国内工程实践主要覆盖啤酒、柠檬酸生产等行业[10-11] 。此外,目前国外造纸生产废水的处理已成为IC 反应器应用最成功的领域之一[12 ]。其它如菊粉(inulin) 生产等高盐量废水也有成功应用的报道[1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