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石墨化氮和吡啶氮对氧还原反应催化性能的理论计算研究文献综述

 2020-07-01 08:07  

1.引言

2004年,Geim,Novoselov等最先利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制备石墨烯[1]。自此,石墨烯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电学和光学性能而在碳材料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半导体[2],具有金属导电性,这也阻碍了其在电子领域的进一步应用。近来,为了拓宽石墨烯的应用范围,研究者们进行了一系列石墨烯改性的研究工作。

石墨烯的改性可以通过改变一维纳米带和零维量子点的形态来实现。前者由于改变其曲折边缘和宽度可以显示出半导体行为。而杂原子掺杂与复杂形貌修饰则更加简单有效。杂原子掺杂,具体来讲,就是将杂原子(例如N,B,S或P)掺杂进石墨烯碳晶格,进而达到有效调整原始石墨烯性质的作用。在各种杂原子掺杂中,N掺杂被认为是最有成效的,究其原因是(1)由于N的高吸电子能力,掺杂N原子会在邻近的C原子上引入缺陷[3];(2)N原子与C原子尺寸相似,并且有五个可用的价电子与C原子形成强的价键[4];(3)N原子与石墨烯的C原子共价键合,结构更稳定。

N掺杂可以有效地改变半导体性质、表面反应性、磁性、生物相容性、电子性质和能带结构等石墨烯性质。据文献报道,石墨烯在N掺杂后产生磁性是因为掺杂的N原子产生的磁矩所致[5]。石墨烯掺杂N还可以与细胞表面蛋白进行非特异性结合,使其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因此,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宽,例如:氧还原反应(ORR),析氧反应(OER),析氢反应(HER)[6],电极材料各种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生物测定,有机溶剂和气体吸附,场效应晶体管和场发射器等。

在N原子掺杂改性后,NG可以作为贵金属,金属,氮化物、金属氧化物和聚合物等的衬底材料,并显著增强功能材料的内在性能。原因可能是因为氮原子掺杂使石墨烯展现n型半导体行为,同时可以为其他化学基团提供有利的结合位点[7]。

研究发现,石墨烯的改性性能主要来源于掺杂N物种的不同,不同的N掺杂石墨烯具有不同的结构性能。N掺杂的石墨烯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是石墨N,吡啶N,吡咯N和N的氧化物(如下图所示),前三种容易获得且被广泛研究[8,9]。

2.N 掺杂石墨烯的制备

2.1 直接制备法#8232;

2.1.1 CVD 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2],通过”断键过程”和”键合再形成过程”可以制备掺杂N石墨烯。可用的N源包括乙腈、吡啶、氨、氮气、二甲基甲酰胺、1,3,5-三嗪、三聚氰胺、聚二甲基硅氧烷/三聚氰胺和咪唑/三聚氰胺等。最近研究人员又提出了许多改进的CVD方法,例如,利用氮气或微波等离子体[10]处理生长过程前后的衬底,气体解离度较高,等离子体能量更加均匀,所获得的NG电化学性能优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