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药学 > 正文

盐酸奥昔布宁透皮贴剂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0-04-04 01:04  

1.1 膀胱过度活动症概述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可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尿动力学上可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也可为其他形式的尿道,膀胱功能障碍[1]。国际尿控协会(ICS)将OAB定义为在膀胱充盈期患者主观抑制排尿,但逼尿肌自发或被诱发收缩,引起膀胱内压升高,超过(15㎝H2O),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2]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18岁以上的人群中,大约16.6%有OAB症状,其中女性为16.9%,男性为16.0%;女性尿失禁OAB,无尿失禁OAB患病率分别为9.3%和7.6%,男性分别为2.6%和13.4%。由此推断,美国18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3300万OAB患者,无尿失禁OAB,尿失禁OAB患者分别为2100万和1200万[3]。Milsom等[4]在欧洲6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英国)的调查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大约16.6%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过度活动问题,其中女性17.4%,男性15.6%。OAB中最普遍的症状是尿频,其次是尿急和尿失禁;且OAB发生了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男女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Moorth等[5]对亚洲11个国家的709位男性调查显示,29.9%有OAB症状。

我国目前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缺乏。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在北京地区的调查显示,50岁以上男性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6.4%,18岁以上女性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生率高达40.4%。据《科技日报》2010年7月20日报道,中国首个大规模OAB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40岁以上人群中10%的人可能患有此病[6]

1.2 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OAB的主要方法。治疗OAB的药物主要包括抗毒蕈碱药、作用于膜通道类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等。

1.2.1 抗毒蕈碱药物

逼尿肌的收缩主要是由于乙酰胆碱刺激了毒蕈碱受体引起的,毒蕈碱受体阻断剂在OAB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毒蕈碱受体阻断剂主要是在储尿期发挥作用,在储尿期乙酰胆碱的分泌量很少,其能够有效地同乙酰胆碱竞争结合胆碱能受体。由于该类药物是通过毒蕈碱受体对乙酰胆碱的调节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在发挥调节膀胱过度活动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副作用,如口干、便秘、嗜睡、视力模糊等。常见的抗毒蕈碱类药物主要有索利那新,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等。

1.2.2作用于膜通道类药物

钾离子通道激动剂与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对膀胱过度活动的治疗有效。钾离子通道阻滞剂由于对膀胱的非选择性,在缓解膀胱痉挛的同时也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从而引起低血压。动物实验表明新型ATP敏感钾离子通道激动剂具有较好的膀胱选择性,可能对OAB症状治疗有较好的效果[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