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正文

玉米蛋白复合膜抑菌效果的初步评价文献综述

 2020-04-18 08:04  

1.可食用膜简介 可食性膜是以天然可食性物质为原料,制备的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薄膜,是食品的一种保护性阻隔膜,可作为食品成分直接食用。

贺利民等人[1]通过研究得出:可食用膜除可生物降解和无环境污染之外,其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分,氧气,二氧化碳,芳香化合物及类脂等物质的渗透,迁移;作为抗氧化剂,风味剂,防腐剂等的载体,以保护食品和改善外观;提高食品运输属性,食用膜的发展经历了从单材膜到多材膜,从单层膜到多层膜;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的发展历程。

但无论是膜配方还是成膜工艺如何不同,食用膜的成膜基质都是多糖,蛋白质或它们的衍生物及类脂单独或共同复合组成。

马青青等人[2]将可食用膜按其成分分为3种:(1)单一成分的可食用膜,即成膜剂为脂类、蛋白、多糖中的一种(常用的蛋白包括小麦面筋、玉米醇溶蛋白、酪蛋白、乳清蛋白和胶原蛋白;而海藻酸、糊精、纤维素、果胶、壳聚糖和淀粉是常见的多糖膜中的基材。

常见脂质膜中应用的脂类主要是指蜡、脂肪酸和脂肪甘油);(2)由几种成膜剂复合形成的可食用膜,即以脂类、蛋白质、多糖的混合物为成膜剂,可以同种混合也可以彼此间混合,这种膜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每种成分各自的优势或彼此间的协同作用弥补单独使用时的不足,也称为复合型可食用膜;(3)在成膜剂的基础上添加某种或某几种添加剂(常用的添加剂包括塑型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抗菌素、防腐剂、营养物质(蛋白质)等)和抗氧化剂等)以使其具有特定活性和功效的可食用膜,即功能性可食用膜。

2.玉米蛋白膜的国内外相关研究 2.1玉米蛋白的基本性状 玉米醇溶蛋白无毒,不需要加入额外的交联剂,在人体内有一定的吸收率,因此可以制成可食用性薄膜。

玉米醇溶蛋白的性质与其分子的氨基酸组成、分子本身形状和结构密切相关,玉米醇溶蛋白平均分子量一般在25000~45000道尔顿,以肽健形式首尾相连的共价多肽链,有氨基末端-NH2和羧基末端-COOH,多为疏水性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相连,也有亲水性的氨基酸相连;受多肽主链上的羟基与亚氨基的氢键作用,形成α-螺旋体,同时存在β-折叠。

因此,王立巧[3]得出结论单纯的醇溶蛋白膜脆性较大,还具有易形成凝胶性和对脂质有较强抗氧化性等特性。

玉米蛋白粉的有关性质 在玉米加工中,通过有控制的水解,可以改变和提高蛋白质的功能特性,被食品厂和消费者接受和应用的主要是它们的感官特性和功能特性。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湿法生产淀粉的主要副产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