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生物技术 > 正文

草甘膦生产中高磷废水处理达标技术研究开题报告

 2020-02-18 07: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除草剂草甘膦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总磷高达800-1000mg/l。草甘膦是大吨位除草剂,主流工艺是ida法和二甲酯法。草甘膦废水治理是困扰草甘膦生产企业的难题之一。由于含有高含量的总磷等,具有生物毒性,对环境危害大。含有1%的重金属催化剂;3%的甲醛;3.5%的草甘膦产品;未反应完全的双甘膦及其他副产物;成分复杂,属不易降解类,所以无法直接进行排放。目前国内尚无可行的技术处理该废水。因草甘膦废水中含有2%~3%草甘膦产品,所以有些企业将该废水浓缩至一定浓度后,作为10%制剂产品出售,废水中的杂质及有害物质均留在产品内。

磷有正磷酸盐、偏磷酸盐、有机磷等多种存在形式。磷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水体中含磷量过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会形成营养物质的循环从而加剧。磷有着不同于氮、硫的性质,无论它的氧化态还是还原态都不可能成为气态而被排放到空气中。因此,各种除磷方法其原理都是通过把污水中的磷转化为固体物(或原固体物的一部分)而将磷除去。主要有化学除磷和生物除磷方法。

化学除磷方法分为化学凝聚沉淀除磷技术、结晶除磷技术、吸附除磷技术三种,化学凝聚沉淀除磷技术主要分四个步骤:沉淀反应、凝聚作用、絮凝作用、固液分离,沉淀剂主要有钙盐(石灰)、铝盐(硫酸铝、聚合氯化铝)、铁盐(氯化亚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硫酸铁)以及无机有机复合型絮凝剂。结晶除磷技术是向已投加钙盐的含磷污水中添加一种结构和表面性质与难溶磷酸盐相似的固体颗粒,破坏溶液的亚稳态,使磷酸盐结晶沉淀。吸附除磷技术是利用某些多孔或大比表面积的固体物质对水中磷酸根离子的亲和力来实现的污水除磷工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预处理工艺以降低废水毒性、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以及除磷等为主。 目前,草甘膦废水预处理研究方向为物理化学法(吸附法、萃取法、化学沉淀法、高级氧化法)和电化学法。对物理化学法中沉淀法、氧化法以及沉淀氧化组合法处理草甘膦模拟水样和工业生产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了氧化沉淀法处理草甘膦生产废水的工艺,考察了铁盐、铝盐和钙盐除磷效果,选择相同条件下除磷效果最好的沉淀剂。

生物处理中厌氧微生物对氮、磷去除效果不大,因此针对厌氧处理出水不能达到直接排放标准,需进一步的处理。一般生化除磷受限于好氧生物合成营养物比值,并且单一的生物除磷效率受富磷污泥排放量和污泥含磷率的影响, 致使除磷效果受限。

草甘膦生产废水初步处理思路:“物化处理系统 厌氧处理系统 好氧处理系统 深度处理系统”。其中物化处理以微电解为代表的电化学和以 fenton 为代表的高级氧化体系为主;生物系统工艺以uasb,egsb厌氧工艺和a/o、sbr、接触氧化、驯化专性菌为主的好氧工艺组成的组合工艺为主。通过对处理前后的相关指标的检测,确定最佳的处理工艺,使之用于工业化处理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周:了解论文题目,认识所需完成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搜集相关学术期刊、论文、文稿、专利、教材等资料,阅读后进行总结,对论题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性的认识。

第2-3周: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确定实验技术路线,确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和步骤。

第4-8周:利用合适的除磷剂及菌种对高磷废水进行物理、化学及生化处理并对相关试验数据进行检测,摸索最佳工艺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龚云峰,孙素敏,钱玉山.污水化学除磷处理技术[j].能源环境保护,2009,23(3):1-4.
[2] 廖军敏,彭震.硫酸铝在污水除磷中的应用[j]. 广州化工,2007,35(2):53-55.
[3] 黄爱群. 高磷废水的除磷处理[j].上海化工,2011,36(4):2-5.
[4] 姜雅婧,丛海兵,黄廷林.硫酸铝渣去除水中磷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11):29-33.
[5] 李光辉,王桂玉,占国将,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合硫酸铝铁除磷效果对比研究[j]. 上海化工,2014,39(8):1-4.
[6] 姚京君,薛建军,邱美连.硫酸钙处理含磷废水特性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9,35(10):44-46.

[7] 程 迪.草甘膦废水治理技术研究 [j].节能减排,2009,17(3):11-14.
[8] 李新芝, 王 灿.草甘膦后处理相关专利统计分析[j].中国农药,2013(9): 28 - 33.
[9] qu ming-bo.in situ on-site biorem,pap[j].int in situ on-site biorem symp,1997(5): 239 - 244.
[10] 乌锡康.化学物质环境数据简表( 2013 )[g].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11] 沈丽静, 乐清华, 杨毓智. 活性炭处理草甘膦废水的静态吸附研究 [j].化学工程师 ,2006,133(9): 46 - 49.

[12] metcalf ﹠ eddy. wastewater 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 (fourth edition)[m].[s.1.]:[s.n.],2003:463,824 - 82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