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正文

用于乙酸乙酯生产的4-羟基苯磺酸催化复合膜的制备及表征文献综述

 2020-04-29 07:04  

文 献 综 述 1.1 引言 乙酸乙酯在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作为香料原料、也可作为提取剂应用于医药等产品的生产。

工业上生产乙酸乙酯的传统方法是用乙酸和乙醇在硫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这是一个典型的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会受热力学平衡的影响,反应物无法完全转变为产物,同时硫酸作为催化剂生成的产品纯度低且易腐蚀设备。

因此我们采用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和绿色、高活性的催化剂来进行改进,以提高酯的产率。

1.2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 渗透汽化(PV)作为一种新兴膜分离技术,逐渐在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食品工业和制药工业中得到应用,尤其在酒精加工业、醇类脱水和化学药剂、食品中成分分析、酯水体系分离等均发挥着重大的作用[1]。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该分离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低能耗和环境友好,是典型的节能和清洁生产技术,它特别适用于普通精馏难于分离或不能分离的近沸点、恒沸点混合物的分离,对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对废水中少量有机物的回收,对有机物/有机物分离和与反应耦合、将反应生成物不断脱除等具有明显的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

渗透汽化膜技术研究开始20世纪50 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之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针对多种体系,特别是乙醇/水体系的分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 。

PV 最先由 Kober[3] 于20世纪初提出,是利用膜对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溶解性或组分在膜中的扩散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20 世纪80年代,PV开始进入工业化应用。

由于PV过程能耗仅为常规恒沸精馏的 1/3~1/2,且不使用苯等挟带剂,在取代恒沸精馏及其他脱水技术上具有很大的经济、生产效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