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新型科研机构的国际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11 20:55:58  

一、国外学者对新型科研机构的研究 1.新型科研机构的内涵 国外对于新型科研机构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分布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目前关于基金会内涵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美国基金会中心做出的。

基金会中心(2002)将基金会定义为:”非政府的、拥有自己资金(通常来自单一的个人、家庭或公司)的、非营利的(实体),并自设董事会管理工作规划的组织,其创办的目的是支持或援助教育、社会、慈善、宗教或其他活动以服务于公共福利,主要是通过对其他非营利机构的赞助[1]。

” 2.新型科研机构的特征 柯蒂(Curti)和纳什(Nash)(1965)认为20 世纪的基金会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捐赠与之前的捐赠有所不同:一是捐赠模式的不同,不是新建机构,而是加强已有的机构;二是捐赠机制的不同,即捐赠的决策和捐赠条件的不同;三是基金会运作的捐赠哲学理论基础不同,不再把大部分的工作用在维持高等教育的现状,而是改为支持那些凭借自身力量不能进行的改革和实验的高等教育机构[2]。

3.新型科研机构的作用 美国基金会之所以列为新型科研机构在于其对于美国高等教育的独特作用。

罗杰#8226;盖戈(Roge.Geiger)(2008)从研究型大学发展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美国基金会于对研究型大学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罗杰#8226;盖戈认为研究型大学是基金会感兴趣的资助对象[3]。

美国基金会以其独特的运作机制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其科技创新能力,这也是美国近些年一直保持超级大国地位的重要原因。

芬兰国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使得芬兰在20世纪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在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创新能力、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Susanna.korhonen(2007)指出芬兰迅速实现了出口的高科技化,芬兰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迅速从1991年的6%提高到2000年的23%[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