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结构分析文献综述

 2020-06-09 10:06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上世纪70~80年代,公司治理问题开始在美国兴起热潮,而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公司治理的研究,这是由于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扩大、经营自主权扩大,内部控制人现象大量出现引起的结果。[1]而现在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开始重视公司治理。学者们对与公司治理相关的问题,如股权结构、所有制、融资结构、产权制度、董事会制度和激励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人们之所以对公司治理研究感兴趣,其中隐含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相关性,也就是说如果人们能够发现影响企业绩效的公司治理因素,管理人员就能够对症下药,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公司治理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这种动态的过程中,公司内、外部的各种治理机制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对处于相对静态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公司治理的目标在于控制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绩效以及满足其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由于各国具体制度环境的差异,产生了多样化的治理。[2]众所周知,股市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健康运行。不少有识之士都认为,当前中国股市,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合理。显然,公司治理结构不但影响整个股市发展,而且影响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3]

2.研究目的

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对公司治理的研究与探讨,然而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不同的公司内部治理如股权分配、董事会、经理激励机制和不同的外部治理结构如资本市场、债权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和公司发展状况是否会有不同的影响呢?本论文也是基于这一问题和目的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同时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联研究,对于剖析公司治理机制,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分析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使我国企业顺利转轨、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和竞争力、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4]

二、国内外研究

1.国外研究

有关公司治理相关的研究,比较典型的早期有关研究是伯利和米恩斯关于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影响很大的论述,Mace关于美国公司董事会世纪作用与理论上认定的和法律上界定的作用之间具有很大差别的论述,以及詹森和梅克林关于代理成本的开创性的论文。[5]之后关于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开始逐渐增多,主要有Cochran和 Wartick(1988)指出:包括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就是公司治理。之后就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主要有Olive Hart(1995)认为,只要组织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以及合约不完全的问题,那么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就可能出现。Tirole(2001)认为公司治理的目的是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6]而对公司治理理论提出和进行系统研究,在国外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在国内则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了。根据代理理论观点,公司治理研究已经制定出许多治理机制用以减少或消除管理者和股东矛盾,保证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提高经营绩效。詹森把这些治理机制划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之后,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2.国内研究

国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源自于上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8212;#821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较重要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献的出现,则是90年代后期的事了。费方域(1996)对公司治理的内涵有了一个总体的叙述,他认为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合同关系、其功能是配置权、资、利,公司治理的起因在产权分离、公司治理的形式有多种多样。[7]何浚(1998)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理论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主要观点是国有股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就越强。[8]陈小悦和徐晓东另一部分文章强调第一大股东的作用,而且还考虑了一些公司治理机制,包括第一大股东的变更、CEO的变更、董事会结构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等所受的影响,得出在公司治理对外部投资人利益缺乏保护的情况下,流通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负相关;在非保护性行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正相关;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