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工商管理 > 正文

基于产业链的高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析文献综述

 2020-06-07 21:12:55  

一、产业链概念综述

产业链的思想起源于马歇尔的企业间分工协作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8226;斯密的分工理论。张晖、张德生认为,产业链是一种以产业分工为基础,以企业为载体,以产业关联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为目标,按特定的逻辑关系形成的,具有中间性组织和网络组织特性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周路明认为产业链是建立在产业内部分工和供需关系基础上的一种产业链生态图谱,并将产业链分为垂直的供需链和横向的协作链。杨公仆、夏大慰认为产业链是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一种网络结构。产业链链的实质就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和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同学者对产业链有着不同的解释,因此产业链的定义有着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立足于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科视角自然得到不同的理解和表达。

二、高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

王灿华、付宏渊和吴启贤认为,高校科技产业是指高校独资或高校部分出资,由高校负责或由高校主要参与经营管理,以发展高科技主,以转化高校科技成果为目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或隶属高校法人的各类经济实体的总称。

1、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已成为推进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就目前高校科研体制机制的现状来看,张俊桂、吴圣龙指出,(1)、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健全,(2)、科研评价机制不太科学,(3)、科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4)、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太成熟。高校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陈甲武也这样认为,当前高校科研体制存在的问题是:(1)、管理效能不高,(2)、缺乏创新活力,(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4)、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如何对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价值观状况进行评估呢?徐松如,罗志敏得出结论,学术伦理水平低下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学术创造力不足的深层原因;高校科研人员学术价值观水平高低与其学术能力的高低、年龄的大小并不存在正向关系;不同类别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价值观水平有所不同。高校技术转让困难的根源,黄劲松,邓爱军认为,高校技术转让本质上是发明者与需求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行为,只有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费用研究范式展开分析才能把握问题的根源,进而为我国政府整体性设计科技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2、解决的方法

顾建民、王爱国认为,我国高校科研体制改革30年,应当转变角色,主动围绕企业的技术需求,与企业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搞自产自销式一条龙服务。这也就需要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创新高校参与产学研结合的体制机制。滕跃民 , 张文斌认为,产学研相结合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只要合作各方本着互利互惠, 风险共担、取长补短的原则, 站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高度来切实搞好产学研合作, 企业技术创新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三、高校科研人员激励机制

1、概念

黄春华认为,激励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也是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就其词义上而言, 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 , 即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人才竞争成了国际间竞争的关键因素。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基地,其科研人员是国家新技术开发的领导者和直接实施者, 能否有效开发激励高校科研人员的潜能直接影响着国家科技创新的进程。 因此, 加强完善高校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赵志鹏,周荣丽和纪洁认为,激励机制是指通过设计适当的奖励形式和惩罚措施,激发成员工作热情、挖掘成员潜在能力,在实现成员个人目标的同时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从而实现组织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高校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制定的恰当与否,不仅关乎科研人员的个人利益,还与学校总体工作发展息息相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