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武汉市生态发展区的建设与保护现状分析及评价毕业论文

 2020-02-15 10:02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城市的健康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导致城市周边的基本农田与生态环境受到蚕食与破坏。武汉市作为近年来“中部崛起”的代表城市,其发展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武汉市于2012年划定了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建立起“两线三区”的空间管制模式,将都市发展区划分为集中建设区、生态发展区和生态底线区。本文在此背景下,研究武汉市生态发展区的建设与保护现状。

本文选取武汉市江夏区中洲岛和栗庙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以遥感影像数据及建设项目数据为依据,计算两个区域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建设强度指标,以此来分析作为生态发展区的这两个岛的建设与保护现状,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原因所在,最后给出可行的建议与措施。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中洲岛与栗庙片区的建设保护现状存在着一定差异。

(2)中洲岛与栗庙片区建设保护现状差异的原因在于楼市吸引力。

本文分析评价了武汉市生态发展区的建设成效,并结合多方资料,探究了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对武汉市实施管理规划提出了建议与措施,研究结论对武汉市严格管控生态发展区及实施相关规划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武汉市;生态发展区;城市发展边界;建设强度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economy,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has also accelerated, and many new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ities. One of the more prominent problems is the disorderly expans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hich leads to the encroachment and destruction of basic farmla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city. As a representative city of “Rise of Central China” in recent years, Wuhan City is facing such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To solve this problem, Wuhan City has demarcated the basic ecological control line in 2012 and established “two lines and three districts”. The spatial control mode divides the urban development zone into centralized construction zone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ecological bottom zones. 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us quo of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in Wuhan.

This paper selects Zhongzhou Island and Limiao Area in Jiangxia District of Wuha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 data, calculate construction intensity indicators such as building density and floor area ratio in two areas. In this way, we analyze th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se two islands a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lan and explore the causes, and finally giv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he study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There is a certai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status of Zhongzhou Island and Limiao Area.

(2)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status between Zhongzhou Island and Limiao District is the attraction of the property marke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evaluates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of Wuha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combines the multi-party data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 Finally,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lement and manage planning in Wuha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Wuhan to strictly control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nd implement relevant planning.

Key Words:Wuhan city ;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 Urban Growth Boundary; Construction intensity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 2

1.2.1国外研究进程 2

1.2.2国内研究进程 3

1.3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4

1.3.1城市发展边界(UGB) 4

1.3.2生态发展区 4

1.3.3生态底线区 5

1.3.4新都市主义理论 5

1.3.5“精明增长”理念 5

1.4研究内容 6

1.5研究方法及研究流程图 6

1.5.1研究方法 6

1.5.2研究流程图 7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8

2.1武汉市全域生态框架保护规划 8

2.2研究区概况 11

2.2.1区位条件 11

2.2.2产业发展 12

2.2.3生态保护规划区域 12

2.3研究区数据处理 13

2.3.1数据来源 13

2.3.2数据处理 13

第3章 中洲岛与栗庙片区的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 16

3.1武汉市主城区用地建设强度指标 16

3.2中洲岛与栗庙片区的建设现状分析与评价 16

第4章 研究区建设现状的原因探究 18

第5章 问题指出及优化策略 20

5.1研究区域建设现状问题指出 20

5.2研究区域优化策略 21

第6章 武汉市生态规划实施的建议措施 22

6.1优化规划体系和管理体制 22

6.2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22

6.3严格用地审批与监管 22

6.4大力推进生态型项目建设 23

6.5适时修订规划内容 23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24

7.1研究结论及创新之处 24

7.1.1研究结论 24

7.1.2创新之处 24

7.2不足之处和展望 25

参考文献 26

致 谢 27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随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也向城市周边不断蔓延,城市的健康合理发展也随之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而目前来关于城市健康合理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无序扩张,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优质农田被占用,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同时也可能使城市内部土地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集约程度与利用效率降低,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省市相继出台政策,划定生态控制线以抑制城市边界的快速扩张,通过这一政策来倒逼各城市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城市内部土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来满足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中部崛起”的代表城市,近年来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建设用地也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向外快速扩张,呈现出蔓延发展的态势,武汉市周边的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因此受到严重威胁。为解决这一问题,2011年,武汉市编制完成了《武汉市都市发展区“1 6”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规划》,该规划明晰了“主城 六大新城组群”的城市空间格局。2012年,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了“1 6”实施规划的配套专项规划《武汉都市发展区生态框架保护规划》,并起草了配套文件《武汉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上述规划的制定以及相关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表明了武汉市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决心,且推进了城市发展边界这一治理手段从规章到法律条文的立法进程。自此武汉市形成了“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结构。“两轴”指两条山水生态轴,“两环”指生态内环与生态外环,“六楔”分别是武湖绿楔、大东湖绿楔、汤逊湖绿楔、青菱湖绿楔、后官湖绿楔以及府河绿楔,“多廊”指多条生态廊道。此后,武汉市市政府还组织人员采用GIS技术对武汉市都市发展区范围的土壤敏感性、林地、水资源分布等17个要素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分层叠加”划定了都市发展区1:2000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 [1]。武汉市都市发展区建立起了“两线三区”的空间管制模式。“两线三区”即通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生态底线“两线”,明确集中建设区、生态发展区、生态底线区“三区”。随后武汉市于2013年开始划定农业发展区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最终实现了武汉市市域范围内的生态框架保护规划的全面覆盖。

“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要保证武汉市生态发展区严格按规划要求对其开发项目类型,及开发密度、建设强度等指标进行控制,这个过程需要一系列的控制机制,建设效果的成效如何也需要及时进行分析评价。为探究武汉市生态发展区的建设成效如何,在建设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有哪些,本论文选取武汉市中洲岛与栗庙片区这一生态发展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建设情况,与其他区域及规划指标进行比对分析,评价生态发展区的建设现状及成效,找出规划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和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1.1.2研究意义

1.1.2.1理论意义

“两线三区”作为武汉市为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保护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研究其生态发展区的建设现状,可以分析该解决方案的具体成效,同时也可以找出该方案的某些不足之处。因此该研究在遏制城市无序蔓延扩展与保护城市外围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的方案制定与选择上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同时在理论上也为其他城市为实现城市健康合理的持续发展而制定规划方案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1.2.1实践意义

通过对武汉市中洲岛与栗庙片区这一区域的建设与保护现状的分析与评价,找到其现状与其他区域的规划指标的差异,找出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建议与措施,因此该研究对武汉市有效管理生态保护规划、合理有序的扩展城市空间、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以及更好地开发建设生态发展区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

1.2.1国外研究进程

国外关于城市扩展理论以及城市空间扩张控制的研究从20世纪初到现在,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之前,主要是对城市发展形态和城市扩展控制的理论研究与部分实践;而70年代到90年代以前,国外的研究以计量研究为主,以之前的实践为案例,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定量数据来判断各种城市空间扩张控制的方法是否有成效;90年代之后,更多的则是关于城市空间扩张控制的机制与方法的理论研究。

20世纪初,霍华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指出了在工业化背景下,工业的发展导致众多工厂的兴建,虽然资本在这期间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城市所提供的生产生活环境却与人们所希望的理想的居住环境存在着差异与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因此他建议限制城市的自发膨胀 [2]。此后,霍华德的追随者昂温(Unwin)提出了“卫星城”理论并付诸了实践,为解决城市恶性蔓延提出了新方法[3-4]。20世纪中后期,美国各州陆续提出并通过了城市发展边界这一规划法案,这些法案逐渐演变成当前西方世界主流的城市土地管制方式,且不断有学者以实施了这些规划方案的城市为例,研究其管控成效。20世纪末至今,国外学者关于城市扩张控制的研究主要是在实例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城市发展与扩张的基础理论,以此来发掘控制城市无序蔓延的新理论、新思想。

关于城市发展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y)的定义,这一概念最早在出现在1976年,由美国的塞勒姆市(Salem)提出,当时的定义为“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分界线”。在此之后,又有不少西方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对城市发展边界这一概念的定义进行了阐释和补充,例如,西贝特(Richard Sybert)认为城市发展边界是“在城市土地边界划定的一条遏制其城市空间因为城市发展而无限制向外围进行扩张的界线”[5]。本斯顿(David Bengston)等将城市发展边界定义为“将城市化地区与郊区生态保留空间进行区分的重要界线,由政府在地图上予以标示”,然后通过区域规划以及其他政策工具保障其实施[6]

关于国外使用城市发展边界来遏制城市无序蔓延的实例,最早的实例是在美国夏威夷州(Hawaii),1961年,夏威夷州为控制城市的增长,将全州的土地分成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都制定好相应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在70年代,俄勒冈州(Oregon)、佛罗里达州(Florida)、佛蒙特州(Vermont)、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等地,都通过了类似的土地利用法案,以此来控制城市用地的扩张,保护城市周边的基本农田和生态敏感的区域 [7]。以其中最经典与严格的俄勒冈州为例,1973年,俄勒冈州法律要求州内的240个城镇都划定“城镇发展边界”。城市的建设只能在规定的界线内进行,在界线外禁止开展城市建设等活动。通过在州内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俄勒冈州的农田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终止了城市边界向外飞速蔓延的进程,提高了在城市发展边界以内的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防止了土地的闲置或浪费[8]

1.2.2国内研究进程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城市化进程也较慢,因此有关城市空间扩张控制的研究也起步较晚,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才陆续开展相关的研究。研究初期是对国外理论与案例的学习与分析,到了后期则大多是对国内各城市的实证分析。而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单纯地进行实证案例的分析与评价在控制我国城市用地扩张方面已经不太具有现实价值,因此国内的研究方向又更多地倾向关于城市用地扩张控制的新思想与新方法的理论研究。

慎勇扬等(2004)提出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由向外蔓延到向内发展的临界点,还有城市内部建设用地的开发方式等因素对临界点的影响及其与城市边界演变的关系[9]。付海英等(2007)以山东省泰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将国外的城市“精明增长”理念运用到我国的城市扩展研究上,在理论上探究了平衡城市扩展与农田保护的规划方案[10]。苏建忠等(2005)以广州为研究对象,对广州市的城市扩张机制与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城市发展策略需要结合国外“精明增长”的发展理念,通过注重发展的质量,尽早制定严格的城市发展边界等方法来遏制当前城市无序扩张的现状[11]。谷凯(2002)以大多伦多地区为例,分析描述了北美城市蔓延的形成过程和城市规划的对策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为我国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上的参考与借鉴[12]

关于城市发展边界或城市增长边界概念和内涵的研究,国内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黄慧明等(2007)、黄明华等(2008)、段德罡等(2009)、吕斌等(2010)等学者根据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先后给出过一些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城市发展边界是城市内部建设区与禁建区的界限,是一种用来遏制城市向外快速扩张的规划方案;有的认为城市发展边界是城市在规定期限内允许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底线[13]。尽管不同学者间对城市发展边界内涵的解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普遍存在一个共识:城市发展边界是一种多目标的控制手段,通过划定增长边界,提高界限内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并使城市发展避开生态敏感脆弱的地区,保护基本农田。

此外,关于我国控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的实例,已有多个城市结合发展条件与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均在各市的总体规划中划定了不同名称但相同作用的生态控制线,通过划定控制线,将城市分为不同生态等级的区域,进行分区管控。而成都、杭州等城市则是将城市细分为上百个小区域,每个区域都制定详细的用地控制规划,以此实现对生态用地的精细布局和管控。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