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省域生态承载力实证研究毕业论文

 2021-05-18 11:05  

摘 要

本文以国家土地局以及统计局、各个省份公布的数据,对于我国近15年的31个省份的生态足迹以及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当前除西藏以外,我国省份发展中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生态赤字问题,这已经限制到这些省份进一步发展。根据这一情况,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在生态足迹以及承载力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区域的发展战略,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数学计算为主要方法,对于国内的生态足迹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研究可以为不同区域的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为同类研究提供资料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以及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发展规划

abstract

The State Land Bureau and the Bureau of statistics, data released by various provinces,for nearly 15 years,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the 31 provinces and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surplus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through th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e current except Tibe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vinces has different degree of ecological deficit, which has been restricted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se provinces. Under this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carrying capacity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we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esearch to survey method, case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 for Method, for the domestic ecological footprint study with research content innovation. Studies may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areas of planning, also for the similar research provides data reference, has certain theory value and positi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surplus; development planning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2

1.4 研究的一般步骤 2

第2章 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 4

2.1 生态足迹介绍 4

2.2 生产性生态足迹介绍 4

2.3 生态足迹的研究方法 4

第3章 2000年—2015年省域生态足迹模型分析 6

3.1 生态足迹及承载力计算方法 6

(1)生态足迹 6

(2)实际生态承载量 6

(3)生态盈余或生态赤字 6

3.2 我国31个省份的生态足迹分析 6

3.2.1 构建生态足迹模型 6

3.2.2 计算分析我国31个省2000年—2015年的生态足迹模型 8

3.3 生态足迹典型省份分析 17

第4章 生态足迹的可能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分析 20

4.1 可能影响因素分析 24

4.1.1 草地、耕地方面 24

4.1.2 林地、水域方面 24

4.1.3 化石燃料用地方面 24

4.1.4 建设用地方面 24

4.2 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发展策略建议 25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26

5.1 结论 26

5.2 不足与展望 26

参考文献 28

致谢 30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生态足迹在上世纪末,由生态学教授里斯提出。即在现有的技术条件水平下,某一固定区域的人口,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产生所需自然资源以及吸收所产生的废物[1]。生态足迹是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某一地区人口为了自身生产生活而利用的自然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估。

生态足迹这一指标可以在空间的维度上,对比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的承载量和自然资源的消费程度,了解人类依赖当地生态系统的程度,明确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以及人类对其的需求利用状况[2],为研究分析某一固定区域的自然资源利用状况提供依据。具有探讨如何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3]

生态足迹较为精确的反映了不同地区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通过计算某一区域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值得到生态盈余(赤字),来揭示人类持续生存的生态阈值[4]。因此,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影响生态足迹的大小[5],并且为了使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可比性,生态足迹使用相同的单位比较人类与自然资源的需求供给关系。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进展

在国外,生态足迹模型被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度量和生态经济中的多个领域,目前,国外学者已在不同食物消费模式、不同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国际贸易与生态不平等交换等前沿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生态足迹实证分析[6];Haberl 等计算了奥地利的生态足迹并对长时间段生态足迹计算的方法进行了探讨;Krausmann等应用生态足迹方法对奥地利土地利用和工业现代化对生态足迹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7],这些国外学者通过时间序列的纵向对比得到了弥补生态足迹静态的缺陷,提高了生态足迹应用的权威性。

1.2.2 国内研究进展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