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新建村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广场及罗家大宅改造设计毕业论文

 2021-05-06 02:05  

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及广场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加强农村中心社区的凝聚力、文化氛围和独特风貌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通过对国内外旧宅改建与社区中心类型建筑进行案例分析,积累旧宅改建与古建更新的手法,研究场地规划的常用手法,在通城县关刀镇及新建村实地调研基础上,依据该村的村庄布点及设施规划要求,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道路走向、房屋布置、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综合规划和安排,对城镇总体布局、建筑与景观现状分析,提取鄂南传统民居与当地建筑文化意向,将罗家大宅进行改建,并加建村民活动中心,传承历史文脉,拆除部分不符合规划的建筑,对休闲广场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农村的村庄结构更加合理,为村民提供公共生活及交流娱乐的场所。

关键词: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旧宅改建;场地规划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ultural activity center and square is the importance of a public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 the cohesion of the rural community center, cultural atmosphere and unique scene.

I make case analysi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old hous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rebuilding community center, accumulate the measure of old house renovation and ancient building renewal with methods of site planning.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Guan Dao County, Tong Chen , on the basis of the village layout and facility planning requirements, I combine with the natural terrain, roads, housing layout, architectural style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planning and arrangement. At the same time, I analyze the general layout of tow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 make the extraction of South Hubei traditional houses and loc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tention to make the LuoJia building in reconstruction and built the village activity center. The design, inheriting the historical context, removes the part not complied with the planning of the country, plan leisure square scientifically to make the rural village structure more reasonable and entertainment live of villagers more convenient.

Key Words: Village cultural activity center; Old house renovation; Site planning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相关概念 2

1.2.1社区中心 2

1.2.2社区文化中心 2

1.3研究现状 3

1.3.1研究理论成果 3

1.3.2案例分析 4

1.4设计内容与方法 8

1.4.1设计内容与目标 8

1.4.2研究与设计方法 9

第2章 区位分析与基地概况 10

2.1区位分析 10

2.2 基地概况 11

第3章 设计依据及构思 13

3.1设计依据 13

3.2设计概念与设计构思 13

3.2.1古建重生 13

3.2.2现代传承 14

第4章 场地与建筑设计 15

4.1场地设计 15

4.2罗家大宅改建 16

4.3村民活动中心加建 17

4.4技术经济指标 19

第5章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众所周知,随着现代化的快速推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曾经经历过的城市化进程在现代中国火热演绎,不同的是,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任何一个西方国家都无法比拟。城市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推动了乡村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更新了传统生活理念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农村改变了以前贫穷落后的局面,原先的泥泞小路、破瓦砖房被整齐的水泥马路与混凝土小洋楼代替。农村的外部形态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变的在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理念和生态景观理论指导,过分追求现代化,原有村庄的特色与文化底蕴的丧失,严重的“千村一面”现象在各个乡村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传统乡村聚落的原有形态也不同程度地被破坏,不少乡村局面十分混乱:乡土景观严重受损,人为元素在自然乡村中生硬地植入,道路崎岖,结构不合理,住宅建设不整,村民之间缺少相互交流的公共场所等。

城市的向心吸引带走了很多青壮年村民劳动力,使得乡村中老年人口比例的持续提高。虽然经济水平的提高满足了乡村居民的物质需求,但是文化、休闲、健身等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在很多时候还处于缺失状态,村民缺少组织性活动,生活过于单调乏味。在这样条件下,村民需要依靠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开展了各种形式休闲娱乐活动,同时蓬勃发展地域特色文化产业。随着乡村结构的巨大变化,村民构成与邻里关系等也日趋复杂,需要多样化的业余文化活动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乡村特色文化建设模式需要探索出其独特性,从而提高乡村文化服务质量,这也是解决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关键。

现有的农村社区活动中心,多照搬城市中心小区的模式,乡村原有的“组织结构”与文化肌理遭受破坏,本该成为村民文化交流中心的活动场所,因为尺度失当、需求不对口等现实问题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空间缺失”,服务空间改良滞后,活动空间缺乏凝聚力。建筑方面来看,设计缺乏针对性,平面往往套用已有模式,造型过于先锋,或脱离乡村环境,远离农村实际背景,与乡村背景格格不入,或者过于平庸,毫无设计感与地域性。绝大多数对于传统旧建筑,往往采用全部推倒重建的做法,既不利于古建的更新与保护,也不利于文化的传承。

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指导下,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及广场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村民日常活动的重要载体,应该集中反映农村的地方特征,加强农村中心社区的凝聚力、文化氛围和独特风貌。它也是促进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有效推动文化传播,是提高村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尊重历史发展的前提下,对旧宅进行改造设计,探求如何使传统空间形态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及如何在满足现代生活的前提下保持传统风貌,寻找乡村住宅更新的普遍性规律,进而探索出适用于鄂南地区传统民宅的地域性特征,满足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推动乡村地域的有机更新,创造鄂南特色的社会文化价值[1]

本设计对国内外旧宅改建与社区中心类型建筑与场地规划进行案例分析,通过通城县关刀镇新建村的实地调研,依据该村的村庄布点及设施规划要求,结合自然地形地貌、道路走向、房屋布置、建筑风格等要素进行综合规划和安排,对城镇总体布局、建筑与景观现状分析,提取鄂南传统民居与当地建筑文化意向,将罗家大宅改建为村民活动中心,传承历史文脉,并对休闲广场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农村的村庄结构更加合理,便利村民生活娱乐。

1.2相关概念

针对乡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筑与旧宅改建,相关的概念呈现多样化,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1.2.1社区中心

我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带来了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巨变,乡村居住区分布呈现出依照交通干线分散分布的特点。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社区内部需要具有中心象征的场所,通过适当地引导、集聚,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生活相互交织,通过产生一定的社会关系,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紧密的社会共同体。同时,各个场所还承载以办公、开文化活动、医疗服务、邮政等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的功能。这种为乡村社区居民公共生活提供平台,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建筑或区域性的中心、空间,定义为社区中心。

1.2.2社区文化中心

公共服务设施中与居住区居民文化活动相关的物质空间的统称,是物化了的公共设施集合体。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公共文化活动设施建设的探索从未断绝。国内不同城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不同的文化建筑形式(单体建筑、集中式的文化活动用房、活动中心建筑群等)与管理模式,名称也各不相同。为方便分析研究与后期设计的展开,笔者以满足社区居民文化活动需求为主要功能,并以相对集中的建筑形式建立的社区文化建筑统一定义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下图是一般活动中心的功能叠置。

图1.1活动中心功能叠置图

1.3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新农村社区中心规划设计与旧宅改建的研究从未停止,主要包括研究理论与案例分析。

1.3.1研究理论成果

从乡村规划与建筑设计角度,对乡村社区中心的相关研究有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建筑分院冯静讲师的《关注内在需求,重塑社区中心空间——基于“新农村、新邻里”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社区中心设计研究(浙江)》,首先揭露了现代新农村社区中心交往空间缺失、服务空间改良滞后、宗族文化活动受阻、活动空间缺乏凝聚力等现状与不足,再基于人情需要对社区中心空间设计研究,从而指导进行建筑设计、周边环境设计与广场规划设计[2]。还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少伟学士论文《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原地区新型农村村落空间模式研究》,对中原地区农村村落现状、农村宅院空间格局和居住用房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寻找中原地区乡村发展的传统智慧,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基于生产与生活相剥离状态的中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模式和新型农宅居住空间模式,指导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同时推动对新农村建设理论的发展与完善[3]。还有湖南工业大学代露艳硕士论文《株洲农村中心社区广场景观设计研究》[4]、西南大学叶琴丽硕士论文《基于农户视角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5]等等,分别提出了乡村公共空间的营构的不同模式。

对旧宅改建的研究有吴良镛先生专著《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对于北京城的规划,他批判其失之于“无机”,失之于主观、随意,故此提出“有机更新”的思路,主张“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其旧城格局的完整性”,“保持旧城的‘平铺式’城市的特色”,强调了控制旧城区的建筑高度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加大对理论的重视,并用菊儿胡同的“类四合院”的改造,对北京传统四合院进行文化传承,但又有所创新,打破了传统四合院的封闭,论证了“有机更新”理论。还有方可先生博士论文《北京旧城危旧房改造的一种新思路:发展“社区合作住房”》,华中科技大学王晓鸣教授主持的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武汉市旧里弄住宅更新改造合作研究》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同武汉市规划院联合组成的“旧城更新”研究小组,详细地探索了旧宅居民生活、自发改造的空间利用现状以及对改造模式做了详细的阐述。

1.3.2案例分析

以现有的住区规划案例为研究对象,我们不难发现虽然一些商业设施、公共空间作为人们交往的场所被置入设计之中,但是这些场所没有提供足够的凝聚力。社区活动中心是提供精神层面服务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居民地缘性共同生活的社会核心,它引导居民在此聚会,使居民产生归属感,从而促进邻里关系重新构建与和谐社区的产生。

案例一:荷兰 HUIS VAN DROO 社区活动中心

该设计的亮点在于材料的穿插使用;不同功能的单独的设计处理;节能环保的技术的使用。

图1.2 沿街透视图图1.3 沿街透视图

图1.4沿街透视图

整个建筑通透明亮,充满活力,光线在里面交汇,体育大厅外部的玻璃皮作为真正表皮,同时用木质表皮覆盖在中心大厅和所有封闭的项目元素外。体育大厅外围表皮上巨大的玻璃“空洞”将设计概念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人们可以通过空洞与封闭的空间进行视线交流。通过这种材料的变化,使得建筑在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的造型。室内的活动、室外活动及公共功能通过空间的流动相互交融。外层精致玻璃与内层精致木材表皮之间的良好配合让建筑独具魅力。[6]

案例二:STOPICE社区体育中心

该活动中心设计巧妙地利用地形高差来隐藏建筑体量;充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混凝土与木材的搭配比例恰到好处。

图1.5透视图

图1.6立面图

该建筑很好地消融于当地环境中,选用与当地的乡村房屋相同的建筑材料,建筑体量与教堂塔楼以及Dolenjska地区郁郁葱葱的山丘遥相呼应。体育中心的建筑外围呈四边形,来适应地形的坡度。服务区及与学校建筑相连接。主厅为大型木质建筑,被附属建筑所掩盖,整体呈现中心突出的感觉。在内部,各个房间沿主厅分布,精心安排走廊、入口以及视线,从而使空间极具有穿透性。各个部分的空间通过窗口沟通视野,使游客能欣赏到整座建筑。中心设有两个入口:主入口和服务入口。大厅旁边设有一个小型热身厅,主要用于手球训练[7]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