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地理科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 > 正文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植被GPP估算方法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09:04  

1.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GPP)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机碳总量,又称总第一性生产力。作为地球生物圈中的主要生产者,绿色植被所固定的化学能为地球上其他所有生物提供能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精确估算世界各地总初级生产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遥感信息被广泛应用于估算GPP,其中,遥感数据驱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是这方面的代表。

当今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确定我国碳通量的状况,不仅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而且对于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生产力一直是生态变化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对其模拟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碳循环要素的模拟精度,也关系到能否准确评估陆地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因此,本研究通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相比单一遥感数据更准确、更完全、更高分辨率的特点,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对武汉区域的植被GPP进行估算研究,探索武汉市植被GPP的时空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武汉市的碳循环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植被生产力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00多年前,真正系统的研究开始于 20世纪初,以1932 年丹麦植物生理学家 Boysen-Jeose 以光合作用为核心的一系列植物生理实验为标志。到20世纪50年代,以英国Watson为代表的生长分析学派提出了著名的Watson法则,日本生态学家门司和佐伯提出了群落光合作用理论( Monsi-Saeki theory)。这些经典性工作为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奠定了坚

实的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