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金属材料工程 > 正文

冷却速率对Cu15Zr85合金凝固过程结构演化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6 07:06  

文 献 综 述 1非晶合金的研究及其发展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所使用的金属都是晶态材料。

历史上第一次报道制备出非晶态合金的是Kramer[1],他于1938年用蒸发沉积法获得非晶态合金。

1951年, Brenner等用电沉积法制备出了Ni-P及Co-P非晶合金,主要用于做硬的耐磨和耐腐蚀涂层。

1960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Duwez[2]及其同事们发明直接将熔融金属急冷制备出非晶态合金Au-Si 的方法,这标志着非晶合金这一新材料研究领域的正式启动。

70到80年代 , 非晶合金的研究在学术及应用上都是非常活跃的领域,人们研制了很多不同体系和种类的非晶合金,积累了非晶合金材料在科学和工程材料方面的大量数据,非晶合金在不少领域得到应用。

90年代前,非晶合金材料主要采用液相急冷技术制取,临界冷却速度Rc大于106 K/s,因此金属熔体必须以薄带、薄片(厚度通常局限在50μm以下) 、细丝或粉末的形式冷却,以保证热量快速散出。

由于形状的限制,非晶合金材料的许多优良特性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充分发挥。

这一时期制备的非晶合金材料主要是作为一类优良的功能材料应用。

因此,人们很早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取大块非晶合金。

自1989年以来,日本东北大学Inoue A.[3]课题组及美国的Johnson W. L .课题组[4]分别采用深过冷技术,用水淬法和铜模铸造法系统地研制出一系列具有很强非晶形成能力的 La (镧)基、Zr ( 锆)基、Mg (镁)基、Ti ( 钛) 基、Pd (钯) 基多元合金系,它们均具有很宽的过冷液相区,其临界冷却速度在几百 K/s以下,大大低于急冷所需的106K/s的冷却速度 , 研制出的大块非晶合金的直径或厚度达到了数十毫米,最大可达100 mm。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