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外文翻译 > 材料类 > 金属材料工程 > 正文

氧化还原催化辅助下的高稳定钒氧化还原流电池外文翻译资料

 2022-08-08 11:08  

英语原文共 10 页,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氧化还原催化辅助下的高稳定钒氧化还原流电池
夏璐,龙婷,李文跃,钟芳芳,丁梅*,龙勇,徐志昭,雷艳强,

关勇,袁杜,张一琼,贾传坤*,孙立东*,孙启军*

摘要:钒氧化还原流电池(VRBs)具有良好的操作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从各种电化学储能技术中脱颖而出。然而,传统的VRBs电极,如碳、石墨毡等,其电化学活性较低,阻碍了界面电荷转移过程,并产生相当大的过电位损失,这显著降低了VRBs的能量和电压效率。本文采用一种简便的的电沉积技术,成功地制备了用于VRBs的高电化学活性普鲁士蓝/碳毡(PB/CF)复合电极。PB/CF电极对VRB中VO2 / VO2 氧化还原电对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在100 mA cm-2时的平均电池电压效率(VE)为90%,能量效率(EE)为88%。此外,由于和碳纤维表面紧密结合的PB颗粒在CF中均匀分布,因为氧化还原介导的催化作用,PB/CF电极的VRBs比原始CF基电池具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此外,还构建了一个由三个单体电池(16cm2)组成的VRB堆栈,用以评估氧化还原介导的PB/CF电极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可靠性。氧化还原反应高性能电极的简易技术有望为VRBs商用电极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碳电极,电沉积,普鲁士蓝,氧化还原介质催化,钒氧化还原流电池

1.引言

作为一种理想的化石燃料替代品,可再生能源在缓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固有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征严重阻碍了其大规模应用[1-6]。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发了各种储能技术,如水力发电、压缩空气储能、锂离子电池(LIBs)、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Bs)等[7,8]。其中,RFBs由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长期性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9-11]。特别是,钒氧化还原液电池(VRB)在各种RFB中处于领先地位,因为它们减少了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问题[12-16]。在VRBs中,能量的转换和存储是通过阳极氧化还原对(正极)和阳极氧化还原对(负极)进行的电极反应来实现的。与金属基电极相比,碳基电极如石墨或碳毡(CFs)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孔隙率,可以为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丰富的位点[17-23]。不幸的是,这些碳基电极对钒氧化还原对的电化学活性较差,限制了VRBs的工作效率。特别是,与对应的V2 /V3 反应相比,VO2 / VO2 氧化还原反应因涉及氧转移过程而更为复杂[19,24-26]。电极活度差意味着在活化、电荷转移、质子转移等电化学过程中能量消耗(过电位)巨大,通常会导致VRBs的电压效率(VE)和能量效率(EE)较低[27,28]

为了解决这些固有的问题,催化剂嫁接的CF电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受到了广泛的研究。研究的材料如金属、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石墨烯、氧化石墨烯[29-34]、纳米线[35]和纳米纤维[30,36]、纳米颗粒[25,26,37-39,41]、和多孔电极[40]被认为是促进氧化还原反应中离子/电子转移过程的材料。例如,采用热分解方法制备了高活性纳米NiO /石墨毡复合电极,提高了电池性能。然而,上述的VRB只有300个循环,尚不足以实际应用[25]。近年来,氧化还原介质在锂硫电池[42]、水分解[43]、生物传感器[44]、和氧化还原流动锂离子电池(RFLB) [45]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通过这些介质提供的替代途径来分裂原始的电极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可以大大降低。例如,Wang及其同事探索了粘在VRBs正极和负极上的氧化还原分子[3,46-51],证明了一种有效的反应绕道能力。然而,物理胶接法导致了随机分布、不规则和不稳定的微观结构,这些微观结构在快速流动的电解液中迅速分解,进一步恶化了电池性能。因此,开发用于工业规模分布式储能的高性能VRBs电极是一种更有效、更经济的方法。

本文中,在普鲁士蓝(PB)催化剂的辅助下,我们展示一个高度稳定的VRB,它提供了一个氧化还原介导的催化过程,促进界面电荷转移和提高EE。在CF电极上通过一种简单而经济的电沉积方法制备了PB催化剂。系统地研究了沉积参数(如施加电位和沉积时间),以确定PB生长的最佳条件。PB/CF复合电极在0.1V、300s下制备的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00 mA cm-2时,平均功率密度为1215 mW cm-2,平均电流密度为90%,电流密度为88%。在优化的PB/CF电极的流动池中,它也表现出优越的长期循环稳定性(gt;1000个周期)。此外,还构建了一个由三个单体电池(16 cm2)组成的VRB堆栈,以评估氧化还原介导的PB/CF电极在大规模应用中的可靠性。所构建的VRB的优异性能归功于PB氧化还原介质通过降低电极极化、减轻腐蚀,和抑制副作用,以一种更节能的方式引导电极反应,并对其催化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所提出的氧化还原催化方法适用于更广泛的催化纳米材料,有助于设计新的氧化还原流电池催化体系。该方法也为实现工业规模分布式储能的高性能、长期耐用的钒氧化还原液电池提供了一种实用、稳定、低成本的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图1A显示了氧化还原介导的催化过程辅助VRB的原理图。用恒电位法将所选的VO2 / VO2 反应介质PB沉积在原始CF上[49,50.52]。图1B中循环伏安法(CV)曲线有两个氧化还原峰,分别对应于PB/PW(普鲁士白)和PB/BG(柏林绿)对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特别是PB/BG的氧化还原电位与VO2 / VO2 的氧化还原电位(0.43 V vs Hg/Hg2SO4,图1B,C)相匹配,这与之前的研究一致[3]。沉积过程在不同的电压(-0.1,0.0,0.1,0.2 V)和不同的沉积时间下进行,这直接影响了CF电极上PB产物的量及其催化性能[51]。例如,CF上PB的缺失和过量都会导致了催化效果不理想,这在图S1B-D所示的CV曲线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支持了信息。通过比较PB/CF复合电极对VO2 / VO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化学性能,确定了优化的沉积参数。支持信息图1C和图S1B-D中的CV曲线表明,PB/CFs上的VO2 / VO2 氧化还原反应比原始CF上的反应更可逆,证明了PB/BG的有效催化过程。特殊地,在沉积电压为0.1V、持续300s的情况下制备的PB/CF的最小峰值电位差为0.20V(图S1E,支持信息),远小于CF(0.39V)的峰值电位差。此外,与在其他沉积电压下制备的PB/CF电极相比,在0.1 V、300 s的条件下制备的PB/CF复合电极的VRB单电池极化更低,放电容量更大(图S1F,支持信息)。原因如下,PB是由Fe3 与[Fe(CN)6]4-(反应式(1))或Fe2 与[Fe(CN)6]3-的沉淀反应产生[53]。高沉积电压(超过0.2 V)或降低沉积电压(低于-0.1V)会导致Fe2 与[Fe(CN)6]4-快速的氧化或Fe3 与[Fe(CN)6]3-的减少,从而改变了理想的成核和生长的条件,以实现均匀的PB沉积[54]

4Fe3 3[Fe(CN)6]3- 3e- →Fe4[Fe(CN)6]3 (1)

因此,选择沉积电压为0.1 V。在沉积时间上,由于沉积时间较短(100和200 s导致CF上的PB含量不足,从而降低了催化活性;较长的时间(400和500s)在CF上形成了一层致密的PB,由于PB的导电性较低,阻碍了离子的扩散/渗透,阻碍了电子转移过程。因此,选择最佳的沉积时间为300s,以获得足够数量的PB催化剂锚定在CF表面。

图1所示.A) 基于氧化还原介导催化的VRB示意图.B) PB/CF电极在0.5 M KCl溶液中20 mV s的CVC) CF和PB/CF电极在0.1 V条件下制备100 -500 s的CVs,使用的电解质为0.1 M VOSO4 2.0 M H2SO4溶液。

为了进一步评价在0.1 V、300 s条件下制备的PB/CF电极的催化效果,在0.1 ~ 0.9 V电位范围内,记录1 ~ 9 mV s-1不同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图S2A,B,支持信息)。与原始CF相比,PB/CF电极具有更小的氧化还原过电位(图S2C,支持信息)和更高的氧化还原峰值电流,表明其对VO2 / VO2 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活性。此外,峰值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这表明电极反应是扩散控制过程(图S2D,支持信息) [55,56]。此外,根据2000个连续循环后的峰值检测不到的明显的偏移 (图S3,支持信息),PB在VOSO4酸性溶液中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很好地证明。图2A-D为直径10 mu;m的CF和PB/CF的扫描电镜(SEM)图像。可以看出,在PB/CF中碳纤维沉积后,由于CF与均匀覆盖的PB之间的电导率差异,碳纤维的亮度和对比度发生了显著变化。CF和PB/ CF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图2E)在2090 cm-1处出现了类似的吸收峰,这是Fe(II)-Nequiv;C-Fe(III)的振动[3,48],支持了PB催化剂成功装饰在CF上。同时,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谱(图2F)提供了PB在CF上存在的证据,分别在707.7 eV和721.1 eV处有Fe 2p3/2和Fe 2p 1/2信号,这与纯PB粉末的信号一致。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 Bruke D8

图2.A,B) CF和C,D的 PB/CF的SEM图像.E)在0.1 V、300 s条件下制备的PB粉和PB/CF电极的FTIR光谱和Fe 2p紧密XPS光谱。

工具)对纯PB粉、CF和CF/PB的晶相进行了表征,其2theta;范围为10° - 90°。从标准PB功率的XRD谱图(图S4,支持信

剩余内容已隐藏,支付完成后下载完整资料


资料编号:[258130],资料为PDF文档或Word文档,PDF文档可免费转换为Word

您需要先支付 3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