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正文

Na/HMPA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动力学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8 08:04  

文献综述

1.前言

1864年,Weyl等人发现在液氨中加入碱金属并使其溶解,这一过程中会生成一种淡蓝色的溶液[1]。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直至1918年Gibson和Argo才明确提出溶剂化电子的概念[2]

溶剂化电子也称为溶剂合电子。类似于水合离子,水合分子;因此也称为溶剂合离子或溶剂合分子。溶剂化电子是指溶剂分子在质点周围定向排列而产生的微粒,这个质点是电子,周围为溶剂包围。溶剂化电子是一种具有明显里德堡特征的弱束缚电子,其具有很高的扩散系数和迁移率及特殊的反应活性和极强的还原性[3]

电子的溶剂化实质上是电子与其周围溶剂分子形成平衡态构型的定域化电子的过程。溶剂化电子在光谱可见区有吸收,例如在-121℃脉冲(5nm)辐照正丙醇,在550nm波长处形成最大吸收峰,溶剂化电子是还原性粒种。

2.溶剂化电子结构

2.1氨合电子结构

空腔模型是目前最恰当的用来描述溶剂化电子结构模型[4]。在液氨中形成的溶剂化电子,该电子不是定域化的,而是广泛分布于整个体系中。电子对周围氨分子的极化作用,使得氨分子中的氢指向电子;而电子对氨分子的排斥作用(主要是对中氨原子上孤对电子的排斥),使得电子与氨分子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便在电子周围形成空腔,电子即被束缚在空腔中。空腔的直径约在300~340pm之间,从而形成氨合电子[5]

2.2水合电子结构

水合电子的产生是由电离辐射与水作用,金属钠与水反应最初也生成水合电子[6]。由此推论:在溶液中只要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皆有可能生成溶剂化电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