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武汉“1 8”城市圈城市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2020-04-14 09:04  

1.目的及意义

1.1研究目的

近几年,席卷全国的“新型”城市化运动已构成世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观”。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改革深化期,从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城市化问题意义重大。武汉“1 8 城市圈”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引擎,在带领整个区域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提高城市化效率、圈内城市协同发展等城市化问题将摆在优先地位。

武汉城市圈是湖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战略中心,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比较快,并且具有独特的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才优势,能够真正地发挥其“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作用。

“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前者指整个社会和经济要以节约资源为基础,其核心是资源节约;后者则强调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融洽,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两型社会的根本内涵是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以“两型”思想为核心,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对武汉城市圈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

新型城市化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需要。新型城市化倡导资源节约利用、集约配置,同时充分注重生态环境容纳能力,是一种资源配置高效、环境和谐友好的城市化方式。武汉城市圈以全省33%的土地承载了51.6%的人口,资源压力相对较大,因此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需要。

新型城市化又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为主要特征,导致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经济学角度讲,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低效配置。新型城市化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再分配,集约高效配置资源,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圈域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增长。

而本论文主要分析武汉“1 8”城市圈9个城市向新型城市转变进而接近“两型社会”的趋势,利用DEA模型,通过研究生产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指标数据,对各单元与部门进行相对效率评价,然后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对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1.2研究意义

1.2.1学术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