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物流管理 > 正文

合成控制图对生产质量过程控制文献综述

 2020-04-15 09:04  

1.目的及意义

1设计目的及意义

1.1背景

统计过程控制(SPC)以美国休哈特博士发明控制图为标志,1924年休哈特博士绘制了第一张的SPC控制图,并于1931年出版了《加工产品品质的经济控制》之后,SPC应用于各种制造过程改善便就此展开。目前已成为生产过程中控制稳定产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生产型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二战时期,美国将其确定为战时质量管理标准,对保证当时军工产品的质量和及时交付起到了积极作用;真正将SPC推广的还是在日本,大量的日本企业成功地把控制图应用在各个过程控制场合,把其作为QC七大工具之一;八十年代以后,世界许多大公司纷纷在自己内部积极推广应用SPC,而且对供应商也提出了相应要求。在ISO9000以及QS9000中也提出了在生产控制中应用SPC体系的要求[1]。统计过程控制在六西格玛项目改进过程当中 也被运用到对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SPC结合计算机的应用,尤其是可以获取企业数据的ERP,在当前质量管理当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产品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某些数据如尺寸,规格等会由于这样或那样不同原因导致波动,这些波动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和消除这种由数据波动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这种措施就被称为统计过程控制。它利用统计技术对统计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监督和分析评估,用于监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特性和异性,便于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保证整个产品生产线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性能。因为统计控制过程最主要的作用是监测产品质量,所以统计过程控制又可以称作是统计质量的控制。另外从各个性能的角度来看,统计过程控制又被称为性能控制[2]

SPC描述的统计方法是控制图。控制图是SPC中最重要的工具。控制图的目是用于分析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如果处于统计受控状态,说明过程稳定,然后判断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如果处于失控状态,说明过程失控,应该针对异常找出原因。若是状态处于控制范围内则说明控制有效,应当继续予以监控。控制图是用以对过程质量测量、记录并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3]

应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不断监控,当异常因素刚一露出苗头,甚至在未造成不合格品之前就能及时被发现,在这种趋势造成不合格品之前就采取措施加以消除,起到预防的作用。在现场,更多的情况是控制图显示异常,表明异常原因已经发生,这时一定要贯彻“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 否则,控制图就形同虚设,不如不搞。每贯彻一次(即经过一次这样的循环)就消除一个异常因素,使它不再出现,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

1.2目的与意义

传统的休哈特控制图广泛用于监测生产过程,均值控制图能对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发出警报,从而对生产质量有效监控,这种图对于检测均值的大偏移相当有效 ,但对小偏移却不够敏感。已开发出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控制图和累积和(Cusum)控制图, 虽然提高了对小偏移的敏感性 , 但对于大偏移又不如休哈特图有效。合成控制图能有效改善对均值小偏移的监控效果,提高休哈特控制图的应用。

(1)深入分析合成均值控制图的原理和特点,定量分析其在过程参数未知情况下的性能;

(2)与传统休哈特均值控制图进行比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