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物流管理 > 正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物流量需求预测开题报告

 2021-03-23 11: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目的与意义

(1)目的

根据物流在区域环境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综合各方面的信息,通过对物流量需求变化的现象与区域内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运动规律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此判断物流需求发展的可能途径和结果,实现区域物流活动体系有效组织与管理。

(2)意义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发展、国家和地区间竞争力提升的环境更促使物流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部门[1]

另一方面,互联网从 1995 年开始推广应用到2015 年,整整 20 年的时间,已不再是一项新的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潜力随着的大数据概念的提出再一次爆发。作为日常必不可少的应用技术,互联网所涵盖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 ”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对物流行业最显著的影响是横向流程延拓,纵向流程简化。从供需平衡角度出发,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为需方提供最佳的服务。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很大程度提高了数据的可预测性和战略性,对物流行业的管理与决策、资源配置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预测物流需求是区域规划和后勤资源合理化的关键步骤。社会经济是社会物流需求的内在的、决定性因素,物流需求预测依据可行性调查对可以加快社会经济下物流产业与区域和谐发展的经济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并对未来市场需求量进行推断。只有在研究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物流需求与区域物流业供给之间关系的内部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实际经济水平、产业状况、发展趋势等制定相应的物流业发展措施,才能实现区域物流资源的节约与有效利用,使区域物流业发展更加健康有效,并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物流需求

(1)预测

预测区域物流需求量是区域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物流需求源于社会经济活动,同时受物流供应系统的影响,因而它是社会经济活动派生的需求,与社会生产及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的各种经济因素的变化都会对物流供应产生重要的影响,物流需求也随之产生有规律而又随机的变化,包括季节性变化、生产力布局、经济发展建设的不同阶段等因素都会影响物流需求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为了保证物流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相对平衡,使社会物流活动保持高效率运行,物流需求预测广泛受到行业内众多学者的重视。物流需求预测就是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资料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合适的经验判断、技术方法和预测模型,对有关反映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指标进行预测[2]

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市场总体情况是供大于求,且社会人口增长结构相对稳定,因此国外物流研究的重点是对企业物流需求预测,运用数量经济模型对货物服务等进行需求预测,同时国外物流研究更加注重对新的预测方法的探索;欧盟、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普遍采用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表示本国物流市场规模及总体水平,预测行业未来物流需求。

国外研究成果中已经通过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物流需求预测。其中主要采纳的方法包括指数平滑法、灰色预测法、边际分析法、神经网络法等;另外,回归模型的应用在预测物流需求上也相当普遍。

发达国家的物流需求分析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基础,对物流需求的预测研究主要集中于组合预测模型,在定量预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研究宏观物流需求依然存在不少的局限性。

国内研究物流理论起步较晚,对物流需求研究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且对物流需求研究大多由规划部门完成,学者们对物流发展政策制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时,常常缺乏定量准确数据进行物流需求预测,由此引发了对物流需求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的思考研究,例如,物流实际需求和物流供给能力之间的不平衡问题,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极大浪费的问题等。目前国内对物流需求分析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物流市场的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重要性、企业物流需求分析、物流规划的需求分析。针对物流需求预测的理论以及方法研究上,国内专家学者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闫娟提高了物流需求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灰色神经网络的物流需求预测方法。组合方法首先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训练样本进行学习,得到BP神经网络的输入值,然后采BP神经网络对其进行预测,得到最终物流需求值。将组合模型应用于湖南省物流需求预测中,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型提高了物流需求预测精度,发挥了2种单一模型优势,克服了单一模型不足[3]。耿勇、鞠颂东、陈娅娜基于对经济与物流之间内在关系的研究提出的“经济一物流需求”转换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物流需求之间的复杂映射关系,它不同于简单的物流需求线性回归或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该模型采用经济指标来对区域物流需求进行预测,为从经济与物流一体化的角度研究物流需求提供了新的思路[4]

(2)统计指标

由于物流活动越来越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许多地区的政府极为重视本地区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并已经着手研究和制订社会物流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但目前在物流系统分析、评价与规划方面并没有系统的指标体系,由于缺乏定量依据,很多规划都建立在定性认识水平上,很难在促进社会物流系统向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方面发展。

物流需求的量度分析旨在为基础设施、设备的系统建设提供依据,大多通过实物量和价值量两种度量体系来获得[5]。不同的物流系统有不同的侧重方面,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产业特征,社会物流系统的不同特点,需要考虑一些不同的指标。一般认为物流需求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即物流需求质量指标(物流时间,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等)和物流需求规模指标,在定量预测中基本上没有使用物流需求质量指标。多数学者用货运量、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三种数据中的一种来衡量物流需求规模。

在国内社会物流规划集中在物流设施与物流需求是否匹配的时候,国外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己日渐完备,社会物流需求也被日益满足,因此国外对社会物流规划评估集中在物流服务的完成质量水平、环境保护程度、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国外的物流成本指标统计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和管理成本。这些成本统计指标在发达国家有较为详实的统计数据:美国统计年鉴将物流成本计算为存货储囤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的综合;企业自有仓库的仓储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等根据调研数据测算;存货持有成本则是用Alford—Bangs公式来测算。

我国物流统计制度是借鉴了欧美日比较成熟的物流统计方法,结合我国企业财务、统计等制度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从2001年起,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开始组织编纂《中国物流年鉴》,该书收集了我国大量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主要内容由“物流综合概要”、“行业物流”、“地区物流”、“WTO与物流”、“供应链管理与物流技术”、“物流教育与研究”、“物流媒体”、“物流相关社团组织”、“国内部分知名物流企业(单位)及案例”、“国外物流”及“附录”等篇章组成。但是目前的物流统计体系也存在不全面的地方,《中国物流年鉴》统计的是以国家为对象统计各方面体现物流发展现状的数据,但仍存在不能被统计的如物流信息流量等数据,宏观预测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物流量统计测量标准。

尤安军,庄玉良结合系统动力学建模工具VENSIM软件的使用,对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物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考察物流系统的运行机制。采用构造物流系统各变量因果关系图、分析量化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模拟物流系统进行结构型分析与数据集分析等方法进行物流系统分析[6]

1.2.2区域物流系统

当前,区域物流研究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首先,缺乏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演化相结合的研究。区域经济的演化和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区域物流发展要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来展开,这样才能使区域物流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其起到促进作用。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区域物流研究中,都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演化机理相结合的研究,导致无法了解物流产业得以发展的真正动因、以及物流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这样不利于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其次,缺乏对区域物流微观与宏观层面的协同研究。社会经济角度的物流属于宏观物流; 企业经营角度的物流,属于微观物流。要实现区域物流宏微观的协同就必须以宏观区域物流为纽带,将商业链上的多个物流企业与微观物流相互连接组成共同体,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存,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协同化应是区域物流研究的重点。区域物流的研究中虽然不乏提出协同的理论,但缺乏对于区域物流协同化的涵义、范围和实施方式等方面的研究,难以形成理论基础,从而削弱对具体研究的指导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目标、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及措施

2.1研究目标

假设区域物流量与影响该区域物流需求的因素相关联。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实现数值测算的目的,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处理相关因素的指标量化数据值,得到综合指标项和数值,完成模型建立,并依此对区域物流量的需求值进行预测和检验。

2.2研究内容

(1)学习并理解相关理论基础,在此之上对本篇文章所研究的区域、物流量、需求等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研究对象等变量的内涵定义。

(2)全面深入的研究需求影响因素的属性特征,基于属性对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初步选定相关的预测指标,进一步筛选出可作为预测变量的指标。

(3)根据确定指标获取数据值,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指标进行再一次的处理得到预测模型的综合指标项。

(4)建立统计分析预测模型对物流量需求进行预测。

2.3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

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与实践基础,通过观察区域物流需求在物流市场供需系统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因素影响时所表现出的变化规律,研究影响因素与物流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旨在揭示物流量需求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间的普遍联系,根据归纳概括的规律进行合理的预测过程。

由于现有理论研究在区域物流和物流需求分析时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理论认识,在对模糊概念进行界定时不可避免加入了作者本人的价值判断,但这些判断也是建立在能尽可能全面的研究客观现象基础上的。

(2)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因物流需求的表征本就包括基于质和基于量两方面的含义,为进行全面的研究,获取科学合理的研究成果,对需求指标进行研究必须先基于定性和定量进行分类,而各项指标的集合构成了需求的影响因素,由此判断,本文对影响因素结构组成的研究必须采用全面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3)文献综合研究法

由于物流学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理论基础尚不完善,国内外学者在研究社会经济中“物流”地位的认识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理念;区域的概念大多也是基于中国区域划分的现状进行选择性研究,“区域物流”更是一个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因而在参考国内外研究前沿和理论创新成果时往往很难获取相关度较高的外文文献。

基于以上两点,为了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作者在准备阶段对相关文献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比较对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的掌握。

2.4技术关键:

本篇论文的研究关键即对于指标体系的确定过程。

(1)定性分析:定义分类标准,对变量因素进行全面合理的划分与选择,尽可能客观的还原需求影响因素的结构组成。

(2)定量分析:明确计量方式。对物流量统计数据的量纲以及来源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提升预测模型输出结果的可靠性。

2.5技术路线:

(1)总体研究思路

首先,根据选题中的关键词(包括区域物流经济、物流需求、需求量等)确定研究对象的范围,在准备阶段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针对研究中涉及领域的基础理论成果进行学习,奠定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横向比对和纵向分析,从分析理念、模型设计、运行机制、发展应用等方面比较归纳出研究共识、区别以及空白,总结经验,得出对本篇论文的研究具有启发的设计角度和构想。

再次,从统计学对数据的描述和推断两大基本理论的角度出发,对研究中不可通过实验控制的观测数据变量和经济现象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行全面探索解析,并量化测度。本文中涉及到的变量“物流量”常常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在做实证研究时必须采用替代变量,在研究过程中对所选用之替代变数的合理性要详加说明。从实际案例研究着手,参考我国现有的物流评价体系中对各变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情况,结合其他地区和国家对物流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对本论文中的区域物流表现出的需求现象和物流活动的参与主体进行量化描述,并提出区域物流系统的研究假设。

在此基础上,以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需求量预测模型,并基于历史资料获取的观测数据对计量模型进行统计推断,即实证研究的主要部分(包括模型构建、模型参数估计、检验及解释),对研究假设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进而揭示出影响区域物流需求各因素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和系统运行规律。其中,在模型参数估计部分,考虑到区域物流所涉及的变量指标相对较多,为了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本文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变量进行降低维度的分析整合以获取综合指标变量进入最终的预测计量模型。

最后,对所有重要结果做一个完整的总结,并经由理论或数据中不尽完美处的讨论,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

(2)技术流程

关键技术流程图见附件。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进度安排

序号

周次

目标任务

1

1-3周

筛选核心文献,提交开题报告初稿

2

4-5周

提交开题报告修订稿,对论文写作目录进行合理调整

3

6-7周

提交外文文献翻译,根据目录完善理论部分写作

4

8-10周

收集数据资料,建立模型,并在软件上执行操作

5

11-12周

检验模型,分析结果,完成实证部分论文写作

6

13周

对初稿进行不断修改完善,提交论文

7

14-15周

论文装订,准备答辩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4.参考文献

[1] Hayaloglu.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s in the Logistics Sector on Economic Growth: TheCase of OECD Countri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ialIssues,2015,5:523-530.

[2] 崔翠,国内外物流需求预测研究概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4(35):9-10.

[3] 闫娟.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在物流需求预测中的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1,7:200-203.

[4] 耿勇,鞠颂东,陈娅娜.基于BP神经网络的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J].物流技术,2007,26(7): 35-37.

[5] 刘秉镰.基于价值量的物流需求分析与预测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05:66-73.

[6] 尤安军,庄玉良.系统动力学在物流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2,4: 19-20.

[7] 王 伟,赵 亮,封学军,等.基于供需动态均衡的物流节点物流量预测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49:11-15.

[8] Karen M.A content analysis ofresearch approaches in logistics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2006,36:374-390.

[9] Jan StentoftArlbj#248;rn,Patrik Jonsson,John Johansen.Nordic research in logistics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empirical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hysical,2008,38:452-474.

[10] S#246;nkeBehrendsa.Recent developments in urban logistics research – a review of the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ty Logistics 2009– 2013[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rocedia ,2016,12:278-287.

[11] Xiaohong Liu.China-basedlogistics researc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im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2014,44:392-411.

[12] StefanBringezu.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resource use and its relationtoeconomic growth-The development of total material requirement, directmaterialinputs and hidden flows and the structure of TMR[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51:97–124.

[13] 熊智力.天津市物流需求预测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14] 江雪.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山东省区域物流需求分析[J].技术与方法,2015,12:121-123.

[15] 程肖冰,张 群.区域物流需求预测方法比较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8,1:94-99.

[16] 徐向阳,王书翰, 汤鹏翔,等.多目标组合运输物流量预测建模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32(10):9-14.

[17] 贾素琴,杨家其.基于ARIMA-RBF 模型的区域物流需求预测[J].技术与方法物流技术,2016,34(4):54-57.

[18] 毛 敏,刘 建,薄 琳.物流需求的广义集成预测法[J].统计与决策,2016,24:76-78.

[19] 周亚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区域物流综合评价研究[J].技术与方法物流技术,2011,02:88-90.

[20] 魏际刚.物流需求和物流供给[J].中国物流与采购 LOGISTICS amp; PURCHASING,2006,4:11.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06.04.011.

[21] 崔晓迪.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物流供需机理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技术与方法物流技术,2012,08:294-297.

[22] 李全喜,金凤花.区域物流辐射范围的测度研究[J].人文地理,2010,06(116):79-83.

[23] 宋坷.区域物流理论综述[J].区域经济,2015,15:449-449.

[24] 许淑君,许杨旸.上海市物流需求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2012,2:88-92.

[25] 夏国恩.区域物流需求预测现状和发展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4:11.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10.04.011.

[2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27] 张宏伟.国内区域物流研究述评[J].物流科技,2014,08:45-4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