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文学教育类 > 英语 > 正文

概念隐喻视域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的双性同体观操演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18 10:01  

全文总字数:522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的:本文研究了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

以《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为例,分别从人性解放的角度和文学评论的角度去探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剖析双性同体观,因为目前而言,双性同体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状态存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阻力,但是这并不能抹杀它对两性关系和文学理论起到的积极作用。

虽然双性同体观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缺乏理论严谨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内容包括:中英文摘要,引言,正文四章和结语部分。第一章分为三节,第一节和第二节把理想人格和理想的创作状态相结合,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来剖析她所提出的双性同体观;第三节结合社会、家庭等背景探究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思想形成的原因。第二章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双性同体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第二和第三节对双性同体观进行价值研究。从它的历史地位、意义和局限性来进行简单的概括和评价,第三章分为两节,第一节简介《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故事梗概,第二节介绍小说中主要人物的背景和性格。第四章分为三节,“理想人格”创作主题和“理想创作状态”创作主题。结合小说中的男主艾里奥的心理变化,探究“理想人格”这个主题在文学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二节通过奥利弗和艾里奥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来着重探究“理想创作状态”创作主题。第三节探究艾里奥的父亲言语和行为中透漏出的双性同体观对小说的影响。结语部分综合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意义,以及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研究的展望。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一)

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相关硏究资料,为研究做备。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Barbara Charlesworth Gelpi. The Politics of Androgyny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12-14.

[2]Carolyn Heilbrun. Further Notes Toward a Recognition of Androgyny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10.[3]Catharine R. Stimpson. The Androgyny and the Homosexual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5-6.[4]Daniel A. Harris. Androgyny: The Sexist Myth in Disguise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16-18.[5]Daly, Mary. Beyond God the Father : Toward a Philosophy of Women’ s liberation [M]. Boston Beacon Press, 1973, 324-326.[6]Daly , Mary. Gyn / Ecology : The Metaethics of Radical Feminism [M]. Boston : Beacon Press, 1978, 126-127.[7]Kowaleski-Wallace, Elizabeth, ed. 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M]. New York : Garland Publishing, 1997, 56-59.[8]Nancy Topping Bazin Alma Freeman Freeman. The Androgynous Vision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14.[9]Nancy Topping Bazin. The Concept of Androgyny : A working Bibliography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13.[10]Singer, June. Androgyny : The Opposites Within [M]. York Beach : NICOLAS-HAYS, 2000, 22.[11]Secor, Cynthia. Androgyny : An Early Reappraisal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32.[12]Wendy Martin Mary Louise Briscoe. Women’ s Studies Problems in Research [J]. Women’ s Studies, 1974, (2), 40-43.[13]程锡麟,方亚中著. 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113-115.[14]刁克利. 诗性的回归:现代作者理论研究 [M]. 北京:昆仑出版社,2015, 211-215.[15]林丹娅,朱郁文. 起源与流变:论东西方神话中的“双性同体”现象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 6-8.[16]冷冬. “双性同体”在文学中的应用综述 [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 17.[17]吕洪灵著. 情感与理性: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妇女写作观 [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6-48.[18]吕洪灵. 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判理论方法 [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1.[19]王先霈、王又平主编. 文学批评术语词典 [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8-70.[20]张岩冰. 女权主义文论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71-7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