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英语 > 正文

Research on the Adaptation Mechanism of App Advertising Sloga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文献综述

 2021-12-25 04:12  

全文总字数:5071字

附页

文献综述

  1. 前言

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智能手机行业快速崛起,不断推动产业升级换代,而第三方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APP)已成为智能手机的主心骨。第三方手机APP广告语对其下载量产生不同程度的正负影响,而正面影响往往能带来较大收益。因此,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1. 研究背景

2.1 国外研究背景

二十年前,Verschueren在《语用学的理解》这本著作中,提出了语用观和语用顺应论。从语言的不同特征出发,剖析了人们如何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选择不同的语言层次类别,了解有意或无意语言选择的不同特性,同时结合广告语进行分析,认为在语言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为顺利达到预期的交际目标,应着重关注交际语境(心理、社交以及物理语境)的三个层面。心理语境主要指语言使用者的内在主观情感;社交语境包含社会规则等;物理语境指语言所处的时、空。Verstergaard和Schroder对广告语进行的分析非常经典。广告语是以多种形式为媒介向公众介绍服务内容的宣传用语,属于单向言语交际的范畴,位处社会用语的核心地位,需要从实际用语出发,不断地进行动态顺应。而Candace Seacute;guinot则认为,广告通过引起大众的共情进行促销,广告宣传的不仅是表面的具象物质,而是深层的抽象内涵,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顺应。

2.2 国内研究背景

近年来顺应论视角下的应用性研究在中国不断深化发展,部分学者基于顺应性进行研究,进行体系化剖析(郅丽梅,2011;万凯艳,2013等),逐步形成两大分支,一是广告翻译中的顺应性,从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出发,探讨语言选择的多维顺应翻译策略(阮红波,2011;陈东成,2012);二是广告原语中的顺应性,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语广告语语言使用的动态选择(杨永和,2010;陈新仁,2013)。这些研究从多角度研究和解析了广告语的顺应性,为广告语的制定提供了诸多积极的理论指导。

同时,诸多学者也基于语言本身的结构与构建来研究广告语(马惠玲,2019;周翔宇,2019;谢晓明,2019;李敏,2020;黄杰辉,2020),部分学者采用语用学纵观下的顺应论为视角,具体从交际语境要素(心理、社交与物理)的顺应关系对广告语进行研究。文艳霞(2012)等少数学者研究APP广告语时重点关注技术和经济层面,略微涉及顺应论,从交际语境的心理、社交、物理三个语境层面,研究广告语中交际语境的顺应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