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文学教育类 > 英语 > 正文

An Analysis on the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 Taking the Subtitles of Kung Fu Panda and Mulan for Example文献综述

 2021-12-19 09:12  

全文总字数:2668字

文献综述

  1. 前言

如今,随着社会生产力、文化及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国外影视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影行业随之迅速发展。随着各国交流的不断增加以及电影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影已经成为连接国际间语言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障碍始终制约着人们对非母语电影的理解和欣赏。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电影字幕翻译越来越受到翻译界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

关联理论是1986年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概念。

关联理论是一种交际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最佳关联。受众在交际双方共知的认知环境中寻求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获得语境含义,即语境效果,实现成功交际。关联理论有两大原则,即认知原则与交际原则。由于翻译的交际和语用性质,关联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和指导翻译实践。后来Wilson的学生Gutt第一个发表关联翻译理论论文,后提出关联理论可解释一切翻译现象。

  1. 研究背景
    1. 国外研究状况

1986年,基于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和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法国语言学家Sperber和英国语言学家Wilson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首先提出了关联理论。他们的著作《关联性:交流与认知》一书中对关联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解释了交流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并提出了语境、最大关联及最佳关联等概念。

1991年,Wilson的学生Gutt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这是关联理论首次与翻译领域相结合。他在其著作《翻译和关联:认知和语境》一书中系统的解释了该理论,指出“翻译的过程与交流的过程一样,都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Gutt认为应该用关联理论来研究翻译,因为“关联理论从能力而不是从行为的角度看待交际,它试图说明人们大脑中的信息处理机制在人际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1995年,Sperber和Wilson出版了《关联性》第二版,对该理论中的一些概念进行了修订,提出了交际原则和认知原则。Francisco Yus Ramos(1998)总结了自1986年关联理论提出之后的十年间关联理论的发展并从话语分析、传媒话语、文学、翻译、言语幽默五个方面总结了关联理论的应用。Diane Blackmore(2002)在对话语标记语进行分析时,引入了关联理论中程序性意义与概念性意义的区别。2004年和2006年,Sperber和Wilson对交际关联的定义表述又进行了一些修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