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文学教育类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以《世说新语》中品藻之“目”探究魏晋风度的美学意蕴开题报告

 2022-01-05 08:01  

全文总字数:2318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魏晋风度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美学概念,是魏晋名士人格精神美与当时独特社会风尚的高度概括,对其进行美学关照可以深入了解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的思想精神、价值追求、理想生活、审美风尚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美学意蕴。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记载了汉末至魏晋期间名士的言语举止和遗闻轶事,是一部充满艺术色彩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其中人物品藻的批评方式对后代各类艺术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物品藻是对人物的德行、才能、神貌等方面进行议论和评价,审美对象会得到一个品题,这种方式在美学上称为“目”,通过学习品藻之“目”的形成与发展,并用品藻之“目”的方式探求《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美学意蕴,可以将其概括为“重神”“求真”“尚才”。前人指出魏晋风度“美在神韵”,并从传统美学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刻的阐释,本文将从从西方美学的审美领域出发,运用品藻之“目”的审美方式,对魏晋风度进行再探究,企图发掘出新的美学价值。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宗白华先生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在长达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动荡不安的魏晋六朝,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很多知识分子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成为无谓的牺牲品,于是士族开始有意识地与政治保持距离,将注意力转向文化风尚,这促使魏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化自觉的开端。时至魏晋,品藻之“目”发生了根本意义上的性质转变,即从政治学人物品藻转变为美学人物品藻。

魏晋风度一直是美学家着重思考与研究的对象,其最早出自鲁迅先生1927年发表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演讲中把魏晋风度归结为药与酒、姿容、神韵;冯友兰先生认为,“魏晋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并提出了“风流”四点论,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李泽厚先生对此进行了补充,认为“华丽好看的文彩词章”也是不可缺少的;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中将魏晋风流定义为“自然美”和“人格美”的结合,其核心是“美在神韵”。之前学者对魏晋风度的研究集中于中国传统美学的范畴,其结论成果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接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品藻之“目”的形成与发展,第二部分用品藻之“目”的方式探求《世说新语》中魏晋风度的美学意蕴,将其概括为“重神”“求真”“尚才”,第三部分从西方美学的审美领域出发,运用品藻之“目”的审美方式,对魏晋风度进行再探究,企图发掘出新的美学价值。

《世说新语》描绘了一幅魏晋士人生活的百态图,它在其艺术生成及文化传播过程中伴随并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历史变迁,其对后世最重要的影响之一莫过于开创了人物品藻的批评方法,而“目”这种基本审美把握方式更是促进了“品”“味”“观”“相”等具体定论的形成。魏晋风度具有复杂深刻的美学意蕴,“美在神韵”是其核心和本质,但从单一片面的角度并不能发掘其全部内涵。中西方美学既有交叠又有不同,以《世说新语》中“目”的审美方式,从西方美学中“优美”“崇高”的审美范畴出发,对魏晋风度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与概括,除了可以更加深刻地体味魏晋时期乐观放达、自由不羁、优美崇高、纯真和谐、智慧尚才的社会风尚,更能促进中西美学的融汇贯通,用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眼光来分析美学上的新旧问题以得到全新全面的结论。

3. 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及预期效果

第1周: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第2周: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第3周: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第4周:整合已有资料、构筑论文的大纲。第5—8周:根据查找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第9-13周: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第14-15周,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第16周:论文答辩。

4. 参考文献

1、《宗白华全集》第2卷,安徽教育出版社图书发行部,2008年版。

2、张法,《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论语季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企业微信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